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水路运输】

材料一   1368年明太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扫平残余势力,其中北遁后盘踞于辽东地区的北元政权实力仍不容小觑,而海路则是太祖进兵的重要手段。从海路向辽东地区运送粮饷、兵士,无疑是太祖平叛北元、经营辽东的重要运输方式。其主要路径是经由江南苏州府的太仓,沿海岸线经山东半岛过渤海,最终抵达辽东半岛,每年大约可运送六、七十万石粮食,以及大量的布匹、棉花等军需物资,为终治平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海运还负有抵御倭寇的国防和对朝鲜外交的特殊任务。太祖时代保持一支强大的海运军队,对保卫海域边疆的安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摘编自许冰《明代漕运制度研究》

材料二   清代湖广漕运是隶属于清廷直接控制的漕运系统中的一个支系统,有自己的分省漕运组织和管理机构。主管漕运的官员为漕总督,长驻淮,“直隶、湖广等省文武官员经理漕务者,咸属管辖”。设巡漕御史,稽查漕运官吏漕务。设粮道,分管漕务与粮储。设监兑官,坐守湖广水次,监督漕粮开兑,验明米色好坏,然后交押运官。设押运官,监督湖广漕粮运输。此外,各级文武官吏皆负一定程度的漕务,湖广总督和巡抚协助管理漕务。湖广有漕府共九府: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荆州府等。主要从生产水平高低、道里远近、运输便利等因素综合考察。如郧阳、宜昌等因为道路遥远、凶险而未列入漕府。湖广漕额为二十六万石,湖北、湖南各半,包括正米和耗米。此外还有行月钱粮、赠贴、随漕席木板竹、厅仓茶果银、解费银、浅船银等随漕款。

——摘编自吴琦《漕运与中国社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海运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湖广漕运的特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水路运输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汉承秦制,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置边郡。前135年一前109年,西汉中央政府在今西南边疆共设置了犍为、益州等9个边郡,将西南边疆纳入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系统。在边郡辖区,既设置太守、边郡都尉等流官,又设置侯王、将相等土官。边郡太守多由将军兼任,有的是由皇帝下诏征来,他们代表中央政府屯兵驻守于边疆民族地区,在防止边疆民族地区民族事变发生的同时还对边郡辖区采取一些“用夏变夷”的经济文化措施。边郡太守缴纳境内的田赋和口赋等赋税,可减可免:同时要求蛮夷君长解纳土贡,形成了边郡“以其故俗治,无赋税”的局面。

——摘编自《土司制度及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 共和国中后期,随着对外征服的展开,罗马不断增设行省。总督是罗马派驻治理行省的最高官员,他们拥有独断专行的军事治权,其施政方针几乎等同于行省治理。随着’奢靡风气以及政治竞争、经济成本上涨等因素,总督往往罔顾行省利益与法律规定而滥用权力,盘剥行省。由于不具罗马公民身份,行省人在罗马法中找不到能够维护自身利益的条款。尽管他们可以派遣使团向元老院申诉,但总督本人就是元老院一员。总督的职务设计因袭传统的城邦公职制度,治理机构过于简单,缺乏制衡与监督机制,行省税收体系混乱不堪,为行省官员滥用权力敛财提供了制度上的漏洞与可能。行省远在海外,共和制下的其他常规机构也难以发挥实质性监督作用。

——摘编自刘小青《罗马共和国后期行省治理的弊端及其规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边郡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两汉边郡制度相比,罗马行省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