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古时期的欧洲,国王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在国家权力中,英法等国的封建贵族控制着国家的财政大权,如果没有议会的同意,国王很难实施征税。这反映出中古时期的欧洲(     
A.贵族垄断政治B.经济基础薄弱C.王权相对薄弱D.中央集权瓦解
2 . 唐代的村庄具备了自然聚落和乡村行政单位双重意义,完成了行政编制与自然聚落的合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乡族势力与地方治理

材料一唐代许多村落是因姓氏得名。绝大多数的村落聚族而居。村落中的乡族势力,是乡村社会的领袖。乡族势力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是具有文化背景的士人,二是具有仕宦背景的退职官吏。三是乡县胥吏。四是乡豪。唐代前期乡村社会中具有文化和仕宦背景的群体以士族为主体;唐代后期,逐渐由以科举为背景的乡村知识分子构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乡里组织与宗族组织两者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力与控制力不尽相同。在唐前期,乡里组织控制社会的力量更强大一些。唐代后期。乡里组织对乡村社会的控制力有下降的趋势。以村落为背景的乡族势力亦在加强。此时的村落领袖一般为乡村富户,实力更强。

——李浩《论唐代乡族势力与乡村社会控制》

材料二



图1

图2

——图1、2据杜文玉《唐代乡族势力对地方政治的参与》等绘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前后两个时期乡村治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乡族势力对乡村治理的参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初年(1723年),清廷为对滇东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对原来土官治理区域加以区别,为开矿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就是这一系列治理措施的目的之一,很快矿业得到快速发展、清代云南矿业走向了繁荣期,云南成为全国最主要的铜产区。为了把滇铜运往京城、乾隆时期、云南总督张允随还主持开发了金沙江,以便从水路运铜。清代在边疆地区还设置了铺递路线,仅云南就设置铺递路线460余处,形成了一个联通全省的交通网络。清代统治者继承了元明重视教育的传统,在西南地区积极兴办学校,如云南省府州县的学宫,在前代60余所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余所。清廷还通过巡阅的方式来加强西南边防、戍守边陲、以期达到保疆固困之目的。

——摘编自吴喜、杨永福《论清代前期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于清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列强不过是想要获取利益的“外夷”而已,只要满足其利益便可与之“结与国之欢心”。但国内的武装起义却是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心腹大患。因此,只要能够维护其统治的利益,那么边疆亦可弃。直到大片国土的沦丧已经逐渐威胁到清朝统治的核心利益之后,清政府才开始转变传统的治边政策,即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清王朝也逐渐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但是清王朝依旧没能摆脱落后封建制度的桎梏,没能有效地整合国家,也没能实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而清政府治边政策或者说治边战略上的失误正是这其中重要的原因。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前期治理西南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调整边疆治理政策的原因,并谈谈其对现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4 . 1738年,有大臣上书乾隆皇帝说:“科举之制,凭文而取,按格而官,己非良法”,应改变方式,选拔真才实学的人。但乾隆组织讨论后发现无替代科举之方,这次提议暂且结束。这体现了当时,科举制(     
A.仍然具有合理性B.导致阶层流动趋向停滞
C.提高了官员素质D.弊端己为人们普遍认识
5 . [东芝的兴与衰]

2023年10月,经营了148年、号称“日本之光”的东芝宣布将于今年12月退市。

材料一   二战期间,东芝是日本当时五大军工企业之一。1945年日本战败,战争结束,美国在日本实行了非军事化改革,东芝开始全面转向民用领域。在美苏冷战期间,美国看中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希望将其打造成为自己的情报中心。于是美国积极向日本转移各种先进电子制造技术,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的电子产业迅速崛起,而东芝也乘上了日本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后日本通产省推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成立产业创新技术联盟,为富士通、三菱电机、东芝、日立、NEC共同研究提供舞台。至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设备及材料方面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半导体生产领域,NEC、东芝、日立包揽世界前三。

——摘编自叶蓁《电器龙头、半导体霸主,百年东芝尽数卖光》等文

材料二   上世纪80年代初,东芝机械公司、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向苏联出口4台9轴数控机床,苏联用于制造核潜艇螺旋桨,此为“东芝事件”。此事被曝光后,美国借口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冷战组织,简称“巴统”)规定,禁止日本东芝机械公司的产品对美出口长达三年,里根政府对日本3亿美元的半导体及相关产品征收100%惩罚性关税。之后日本修订《出口管制法》,凡是违犯“安全出口管制”者,一律处以重罚;禁止东芝机械公司在一年内向14个有“巴统”禁令的社会主义国家出口任何产品。当时日本和中国还签订有25个合同,全部被暂缓执行。

——摘编自张玮《东芝事件:当年美国是如何强行“敲打”日本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芝公司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对“东芝事件”的处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为1928年《大公报》上刊载的一则征婚广告,男性对女性提出要“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有革命思想”等要求,女性则表明自己“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要求男性经济独立,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等内容。这反映出(     
   
图为征婚广告
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
C.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7 . 新近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讲述了老秦人热血奋斗的励志故事。“东出马踏六国,归来鼎定天下”。始皇嬴政,宏业初成,华夏由此一统一同,国家注定走向强大。在秦统一六国过程中,最后一个被灭的是(     
A.赵国B.楚国C.齐国D.燕国
2023-08-03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诸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它们以经济、政治、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和不断扩大的殖民地而居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当时国际关系基本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然而1914年,当欧洲国家卷入一战时,“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大战使参战各国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欧洲正在丧失世界工厂和世界银行家地位。战争也使西欧各国几乎失去了一代最有才华和最具创造力的青年,仅兵员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人。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欧洲各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极度的怀疑与不满,这令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家极为担忧和惊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形成两大阵营,就实力而言是不对称的,如1950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苏联的3倍。双方沿着意识形态的边界,在国际秩序观、制度观、文明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重构全球文明共识。两极格局下,并非所有国家都参与到两大集团的对抗与竞争中,相反不少国家独立于两大联盟集团之外,并对两极格局多少起到了牵制与限制作用。

——摘编自陈曙光《世界大变局与人类文明的重建》等

材料三   冷战结束,西方世界的共同敌人消失,欧洲意识增强,使得经过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二战以后在西方国家与苏东体系的对抗中逐渐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整体西方出现了“松散的”局面。美国认为由其领导的“单极时刻”已经到来,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而欧洲则保持着一种相对独立的姿态,以欧盟为核心的大欧洲的出现,使欧盟长期以来力图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的目标在形式上已实现。

——摘编自俞金尧《在“世纪尺度”下看当今世界之变局》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改变欧洲中心格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八一三事变前夕,上海机器厂颜耀秋等人发起倡议,“自愿将工厂机器迁移内地,以应军事制造之需”。8月1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工厂迁移案”,拨款56万元作为迁移补助费用。进行内迁总动员。工厂搬迁在战火纷飞中进行,往往是“敌机来了,伏在地上躲一躲,然后爬起来弄折,拆究马上扛走”,仅民生公司被敌机炸仿轮船16艘,职工牺牲116人。到1940年夏,在后方形成8个新工业区,有力地支援了中华民族神圣的抗战事业。

-摘编自曾长秋《抗战时期中国沿海工厂的内迁及对内地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从1965年到21世纪初,三线建设前后长达40年,袁括13个省市自治区,重点是川、黔、甘、陕等地。当年出于战备需要,未自全国各地的数百万建设者,旁赴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隐姓理名,与天斗,与地斗,与各种用难斗。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远程导弹、第一艘核潜艇等都是在三线地区研制和认验的。三线地区建成了钢铁、有色金属、化学、机械制造、电子、航空及轻纺医药等工业基地,以及成昆、湘黔、青藏等铁路干线,形成了“钒钛之都”攀枝花、“科学城”绵阳、“航天城”西昌等6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三线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的共同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同治三年,有英资公司在上海创办,“创办之初,谣诼纷纷,而其最可笑者,则云地火盛行,马路被灼”,人们不敢光着脚从厂房附近走过,怕地火“攻人心脾”。这家英资公司也被当时上海人称作“上海自来火房”。回头看这一技术,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作上海公共服务事业之始。“自来火”当时在上海用于(     
A.自来水饮用B.排水系统C.路灯照明D.通信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