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以下是统编版教科书关于“交子”的表述,据此可以判断(     
教科书关于“交子”的表述
七年级下册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初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很多铜钱被囤积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
A.交子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B.交子出现是因为携带铜钱不方便
C.交子出现是因为铜钱流通量不足D.交子是北宋发行信用货币的尝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阂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唐朝边境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他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14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昭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鲜卑拓跋部建立了什么政权?该政权统治者为了顺应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进行了哪些改革?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 ?
2022-03-2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1919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再加上扩建企业,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结构比重图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此阶段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业的新变化,并分析我国工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反侵略和求民主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潮流:
材料一:
“1840年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中国步入存亡危机之秋。列强发动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的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探寻着中国政治改革之路。”   

——《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教版》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列举1840年—1901年间列强发动的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要方式的重要侵华战争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做出哪些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不少于5个)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哪一步?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年?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