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更值得期待的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可能成为人民币国标化的制度保障。

——摘编自百度百科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材料二: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

——习近平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

(2)据材料二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材料三反对全球化的示威人群:

(3)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材料三反映了一部分人对全球化的态度。举例说明全球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2 .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院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反映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分哪几种类型?
(2)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一谈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原因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特征?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情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以及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的解释,《说文解字》释为事君也,即替为君者效命,为君主服务。换句话说,不论公卿,还是臣仆,只要为君主做事,即是官。古代实行品级、俸禄制,目的自然是使为官者随时想到食君之禄,为君效忠。考课、监察、回避、致仕等制度,虽然有管理官员制度化的一面,但也有君对臣更加严密控制的另一面。权力制约,其出发点是为了防范大臣擅权,避免皇权旁落,试图用以牵制整个官僚系统。因此,历朝历代的皇帝在设官分职的同时,又无不想方设法建立种种权力制约机制。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谢保成著《官制史话》

材料二   以下是有关尚书的史料

出处史料
《汉官答问》汉初以丞相总天下事,尚书不过少府(九卿之一)属官,治文书而已。武帝时……臣下章奏上尚书,尚书进于天子,乃下丞相。有政事,天子常与之议
《后汉书·仲长统传》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通典·取官典》(曹)魏置中书省,有监、令(中书省官职)。遂掌机衡之任,而尚书之权渐减矣
《朱子语类》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官制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述从汉至唐尚书职权的演变,并谈谈你对这一演变的理解。
2024-02-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1)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2024-01-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西欧由于气候变化,饥荒横行,引起了粮食供应危机。当时传统的两轮或三轮耕作制被不同程度废止,广为人们接受的是农牧轮作制。从法国加来海峡到夏朗德的所有地区都增加了适应气候而且产量颇高的荞麦和斯佩尔特小麦的种植。伊比利亚半岛早在16世纪末就引入玉米,16世纪末17世纪初,玉米种植已普及整个意大利半岛。而雨水丰沛则使来自亚洲的稻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英国的东部“大水平”工程,30余年造田30.7万英亩。荷兰工程师发明的排水方法每年可增6~7平方英里可耕地。英法等国建立了济贫院、养济院等救济机构实施救济,多次颁布法令要求乡绅带头赈灾。城镇和教区也提供一些日常救济和临时救济。17世纪上半叶,年均14万吨谷物通过荷兰松得海峡向西流动以满足西北欧及地中海国家和城市的粮食需求。法国柯尔伯时期则禁止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出口而鼓励外国同类产品的输入。

——摘编自孙义飞尹璐《17世纪西欧气候变迁与粮食供应危机》

材料二

时间

简介

2007~2008极端天气导致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连续减产;多国因选择性地对粮食出口进行管制;全球人口规模的扩大,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美国次贷危机和美元贬值诱发投资者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进行投机性买卖;全球粮食价格指数由70.68点涨至156.64点,47个国家陷入危机,超9亿人遭受饥饿威胁
2020新冠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粮食供应链中断;自20203月,多国宣布暂停或禁止大米等粮食出口。此次危机导致2021年世界约8亿人遭受饥饿,危机期间饥饿人数累计增加1.5亿人
202220222月,俄乌冲突爆发使全球粮食安全形势雪上加霜,至5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达到自196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下,多国为优先保障本国粮食需求采取自我保护手段,密集发布粮食出口限制新规,给高涨的国际粮价又添了一把火。俄乌冲突还导致化肥禁运和能源供应不足,农资价格飙升致使2022年全球农业投入品支出增加50%

——摘编自钟钰等《从21世纪粮食危机看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西欧应对粮食供应危机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1世纪以来三次粮食危机的共同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应如何维护粮食安全。
2024-01-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7年至1881年的海斯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政府发起了一场声势空前的文官制度改革行动。海斯大力抵制国会对内阁组建的干涉,坚持在内阁成员遴选中贯彻独立自主、量才选用的原则,由此拉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海斯将行政的“去政治化”作为改革的要义,主张政治与行政相分离的原则,还安排改革派人士前往英国学习文官经验。此外,这场改革亦有着维护总统行政权威、改善政府公共形象的另外一层政治内涵。但是在实践中,它只不过是为后来进一步的文官制度改革做了一些试点工作。一些要求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例如在1878年的中期选举中,政府官员们依旧被要求缴纳政治“捐款”,海斯总统对此未加阻止。

——摘编自钟棒棒《美国海斯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改革研究(1877—1881)》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2017年,中央颁布《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对离职公务员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性组织等予以限制。2018年,《公务员法》首次修订,明确规定“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此同时,中共中央还发布《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规定不仅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把好政治关、廉洁关,还进一步明确“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

——摘编自白智立刘梦远《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我国人事行政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斯文官制度改革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12世纪,中国发生了波澜壮阔的文化转型,在广阔的领域引发转变。

概述举例
文学文学上“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文以载道”被提出,渗透着强烈的淑世精神如“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等宋词兴起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经学士风新变,疑经、新解,层出不穷,从章句训诂转向发明义理,返回到先秦的经典著作里探寻儒学思想的源头,所关注多为蒙养教育、族规家范、为官之道、佐天子而理国政等范仲淹据《易经》作《上执政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非知变者,其能久乎?”
史学史学评论高潮形成,道德原则成为史家品评的终极标准。官修到私撰转变,着力研究区域专门史,并更多强调“正统论”司马迁《资治通鉴》客观选择史料,考辨真伪,秉持“顺之则昌,叛之则亡”的道德之上原则

——摘编自【美】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材料二   宋代形成了“内省”“精致”的“宋型文化”,新的文化模式经过沉淀和自我充实后,转而趋向稳定、内向,不仅没有导出“近代化”,而且新的意识形态凝结为一种顽固的文化类型,并从实际渗透到整个国家,宋代以后的中国文化知识在旧的基础上发生了新变化,这本身又称为传统的一部分,且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

——摘编自张晓淮《两宋文化转型的新诠释—读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转型的主要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一及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秦朝至隋唐的史实说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积极作用。
2023-12-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林甸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


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C.《中国土地法大纲》。

——改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

材料二   1981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1983年农业总产值为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粮食产量38728万吨,比去年增长9.2%;棉花463.7万吨,比去年增长28.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比较“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土地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