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9 道试题
1 . 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张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经济形态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342次组卷 | 6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8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最初只限于咨询、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一般由贵族充任。但公元前312年的《奥威尼法》规定:负责选任的监察官得宣誓把“各种高级官吏中最优秀的人物选入元老院”,还规定每5年重新审查一次元老院的名单,依法吐故纳新。这一变化(     
A.使元老院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有利于提高平民政治地位
C.导致了监察官员的大权独揽D.扩大了罗马公民的选举权
23-24高一上·湖南益阳·期末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劳模评选从1950年延续至今已有73年的历史,期间共召开过 15次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新中国成立初期,劳模评选主要是结合劳动竞赛结果而定,主要内容是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以“万能工具胎研制者”王崇伦为主要代表的劳动模范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先进榜样。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生产力”是劳模评选的重要依据,“铁人”王进喜就是20世纪60年代劳动模范的代表人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劳模评选主要以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为标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代表的新一代劳模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与潜能,认真钻研,勇攀时代高峰。进入21世纪,中国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科技创新、民族振兴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劳模群体的形象相应地转向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评价标准更加多元,有宇航员杨利伟、为国争光的体育明星姚明,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产生的网络工程师贾磊,有拯救国家人民健康于危难之际的功勋模范人物钟南山、陈薇等。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劳动模范的评选过程“始终直面时代和社会关切”,为时代变迁注入生机活力,绘成一幅“劳动创造美”的生动图卷。

——摘编自王霂凡、赵冰《“变”与“不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的变迁发展逻辑》


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取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8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益阳·期末
5 .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发挥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中国制造逐渐在服装、电子、家电等领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生产规模;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我国的高铁、船舶、机床、汽车、飞机等重型机械和高端产品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表明我国(     
A.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科技创新能力迅速提高
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2024-01-26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规定;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这(     
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体现人民民主制度发展
C.成为拨乱反正法律依据D.推动法制建设与时俱进
2024-01-26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益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设立商部,在全国各地广泛组织商会;颁布商人通例,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商人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通过一系列章程,倡导与奖励兴办实业。清政府此举旨在(     
A.延续重农抑商政策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挽救自身统治危机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024-01-26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益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京条约》刚刚签署后的1843—1844年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个港口的关税总收入约为237.2万两白银,其中,广州占比85.6%,是排名第二的上海的18倍。1852—1853年间,广州的关税收入占比下降到62%。1882年,上海的关税收入是广州的3.8倍。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对外贸的顽强抵制B.上海拥有比广州更坚实的经济基础
C.世界市场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冲击D.五口通商使广州丧失外贸垄断地位
2024-01-26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定庵(龚自珍)子孝拱……晚号半伦……庚申之役,英以师船入都,焚圆明园,半伦实与同往,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

——摘编自《清朝野史大观》第四册

材料二   恭亲王奕訢给咸丰帝的奏折中提到英法两国的夷人“于(1860年)八月二十二日窜拢园庭,肆行焚掠”,嗣后,“因夷兵退出,旋有匪徒乘势聚众抢劫”。

内务府总管明善给咸丰帝的奏折中非常明确地说,“初次夷人进馆焚烧,尚无土匪。自二十三日以后,时有土匪进园,后被获正法”。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

材料三   英人闯入圆明园,文丰(圆明园总管大臣)投水殉难。圆明园技勇太监任亮遇敌接仗,殉难身故。

——《清史稿》

材料四   只要是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的人,无论是多么不起眼的人物,他们的名字,一个又一个,总会有人知道,总会有人记得。

——历史学者戴震


(1)根据材料一、二、推断材料一中所述“焚圆明园,半伦实与同往,单骑先入,取金玉重器而归”是否属实?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的人”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2015年,欧盟批准了315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计划,史称“容克计划”。“容克计划”通过设立总额210亿欧元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作为种子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教育、交通、研究创新、可再生能源等长期投资项目及中小企业融资等。这一投资计划(     
A.提升了欧盟的经济竞争力B.解决了欧盟各国就业困难的局面
C.体现了欧盟国际地位提高D.缓解了全球私营企业的发展困境
2024-01-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