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科学技术带来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西方社会已经沦为人完全被社会总体控制的一个异化的社会。该论断
A.批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揭示科学技术进步的双重效应
C.强调西方社会人类自身的异化D.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2020-07-12更新 | 8064次组卷 | 113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2020-07-11更新 | 10804次组卷 | 157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
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2020-07-11更新 | 8118次组卷 | 111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2020-07-08更新 | 13836次组卷 | 97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要研究宋海上丝绸之路,最值得寻访的城市是
A.西安B.泉州C.开封D.天津
2020-06-01更新 | 333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19-06-10更新 | 3316次组卷 | 35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2019-06-09更新 | 3666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19-06-08更新 | 12604次组卷 | 130卷引用: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