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南宋诗人林升在他的《题临安邸》中这样描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北宋结束割据B.元朝完成统一
C.南宋偏安江南D.金朝大定之治
2023-10-05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东汉《论衡》记载:郁林(今广西)、日南(今越南)、辽东、乐浪(今朝鲜)【以上均为东汉郡名】周时被发椎髻,今戴皮弁;周时重译,今吟《诗》《书》。这反映了东汉(     
A.朝贡贸易体系逐渐形成B.大一统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边疆治理采用单一郡制D.边疆与内地间的差异消除
2023-07-08更新 | 7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3 . 【古代美育】

材料   远古时期,乐与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在殷周时期,美育实践已经脱离了宗教、祭祀活动的束缚,分化成了“诗教”“乐教”“礼教”等形式。西周时期是礼乐建立的形成期,“礼”实际是一种行为标准或是一种政治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以“礼”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精神生活中以“乐”桎梏人们的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时代,孔子曾以“六艺”教授弟子,强调诗、礼、乐三者在培养完善人格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孔子所强调的以乐育人的教育思想。

自秦汉后,中国的“乐”转化为普施于大众的“礼教文化”。汉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记载:“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以“礼乐”为核心的美育已经逐渐淡化了其教化的社会功用,转而向审美化、娱乐化发展。隋唐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美育已经不仅仅是“乐、舞、诗”三种途径,而是逐步加入了杂剧、小说、传奇等形态各异的艺术种类。

——摘编自曹健《中国古代的美育实践与美育意识》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美育的发展历程。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美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古代美育的社会价值。
2023-05-31更新 | 28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时期,东南各地陆续出现类似里甲银制度的改革。如天顺年间浙江的“均平银”(又称“甲首钱”),成化年间广东的“均平银”,成化、弘治之际福建的“纲银”法,正德以前江西出现的“板榜银”以及行于南直隶各府的“直日银”,等等。这些改革虽名称各异,但有其共同点:一是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二是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并支应上供物料及里甲多种支费;三是里甲人户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广东名儒陈献章有诗赞新会知县丁积的“均平钱”法:“长官愿似丁明府,甲首终岁不到衙。”甲首终岁不到衙,这意味着里甲改革,通过征收白银,使全国约有10%的甲首即普通农户从十年一轮的正役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里甲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甲银改革的历史意义。
5 .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
B.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
C.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
D.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