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湖北荆州·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南宋诗人林升在他的《题临安邸》中这样描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北宋结束割据B.元朝完成统一
C.南宋偏安江南D.金朝大定之治
2023-10-07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 . 【古代美育】

材料   远古时期,乐与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在殷周时期,美育实践已经脱离了宗教、祭祀活动的束缚,分化成了“诗教”“乐教”“礼教”等形式。西周时期是礼乐建立的形成期,“礼”实际是一种行为标准或是一种政治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以“礼”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精神生活中以“乐”桎梏人们的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时代,孔子曾以“六艺”教授弟子,强调诗、礼、乐三者在培养完善人格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孔子所强调的以乐育人的教育思想。

自秦汉后,中国的“乐”转化为普施于大众的“礼教文化”。汉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记载:“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以“礼乐”为核心的美育已经逐渐淡化了其教化的社会功用,转而向审美化、娱乐化发展。隋唐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美育已经不仅仅是“乐、舞、诗”三种途径,而是逐步加入了杂剧、小说、传奇等形态各异的艺术种类。

——摘编自曹健《中国古代的美育实践与美育意识》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美育的发展历程。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美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古代美育的社会价值。
2023-05-31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二下·广东佛山·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东汉《论衡》记载:郁林(今广西)、日南(今越南)、辽东、乐浪(今朝鲜)【以上均为东汉郡名】周时被发椎髻,今戴皮弁;周时重译,今吟《诗》《书》。这反映了东汉(     
A.朝贡贸易体系逐渐形成B.大一统边疆治理成效显著
C.边疆治理采用单一郡制D.边疆与内地间的差异消除
2023-07-08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4 . 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来《为江南死难者志哀》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问题
(1)诗①“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________》(条约名称)的签订日本割占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________年。
(2)诗②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王明的________错误。
(3)抗日战争时期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的重心由________转向反共,诗③反映的反共高潮是________
(4)诗④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是________;解放________,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2021-09-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丘逢甲的诗《往事》: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材料二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三   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

材料四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请你判断《往事》写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为什么“夜夜梦台湾”?当时台湾人民兴起了什么斗争?
(2)从《乡愁》这首诗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结与愿望?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诗人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根据材料三,谈谈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什么?
(4)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共领导人创造性的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该方案有何成功的实践。
(5)依据四段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台湾问题的认识。
2021-08-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6 .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9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三   1972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是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
2021-08-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时期,东南各地陆续出现类似里甲银制度的改革。如天顺年间浙江的“均平银”(又称“甲首钱”),成化年间广东的“均平银”,成化、弘治之际福建的“纲银”法,正德以前江西出现的“板榜银”以及行于南直隶各府的“直日银”,等等。这些改革虽名称各异,但有其共同点:一是将原来由里甲承担的力役部分摊于田地,折银征收;二是官府征银后雇人应役,并支应上供物料及里甲多种支费;三是里甲人户除里长依然应役外,其余甲首不再应役。广东名儒陈献章有诗赞新会知县丁积的“均平钱”法:“长官愿似丁明府,甲首终岁不到衙。”甲首终岁不到衙,这意味着里甲改革,通过征收白银,使全国约有10%的甲首即普通农户从十年一轮的正役中解脱出来。

——摘编自唐文基《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里甲银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里甲银改革的历史意义。
8 .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B.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
B.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
C.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
D.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代《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引用了一首被公认为中国古老的诗歌,内容是“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
A.承续了《诗经》的写实风格
B.是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艺术再现
C.说明了汉代重视诗歌的创作
D.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