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孙中山所表达的种种理想不无认识上的偏颇,如他发展海洋实业的思想仍受到当时西方海权论的影响,对海洋经济的认识多集中在港口、航运、造船等很狭窄的方面,具体设计也不尽合乎国情,而且他争取中华海权的努力由于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并没有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取得圆满的结局,但他对近代中国海权沦丧的深刻认识和对国人提高海权意识的宣传与呼吁以及建立强大的海军、全面发展海洋事业的谆谆教诲都是高瞻远瞩的,体现了他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和建设近代化国家的热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史春林《孙中山海权观评析》

材料二   毛泽东研究海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研究往往更多地尝试回应当时各种焦点议题,尤其是领土争端、领海范围问题、台海危机、海洋开发等,其独立解决应景性议题的能力极强。毛泽东海权观中的“同世界人民一起创建一个和平的海洋”主张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包容性。他认为实现上述主张的具体办法就是建设“海上铁路”,所谓“海上铁路”本质上就是找寻中国发展海权同人类共享海洋一致与和谐的规律,而“海上铁路”本质上就是中国联通世界海洋交通网络,开创一个世界各国共享海洋的新格局,这一超前理念不仅是对中国海权最为有力的解读,而且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多元开放、包容平和的理念不谋而合。

——摘编自戴晨城《毛泽东海权观的生成、内容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海权观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海权观的特点。
2024-04-22更新 | 3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不同著作对辛亥革命的评述不一,下表相关评述表明
袁世凯身边的唐在礼说:“我们同僚中很多人知‘共和’,但是这个共和怎样共法,怎样建立新局面,断局面究竟如何,谁也不知道。”吴长翼编《八十三天皇帝梦》
(南京的下层人士)“通常谈到孙丈博士是新皇啼,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不过是更高头街的一个委婉的说法。”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
“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国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1912年2月16日英国《泰晤士报》社论
A.制度构想与实践存在偏差B.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C.英国的评述相对客观独立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2022-01-28更新 | 17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也说道:“中国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力。

——摘自《16-18世纪中国文化经典对欧洲的影响再研究》

材料二:1820—1940年中国与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单位:10亿“国际美元一<1990年>)

年份中国日本欧洲美国世界
18202192218813715
1890206396302161561
1913242699975202667
193328913711816063304

——摘自《中华百年祭1820—1945经济图文档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学者对17、18世纪中国的看法,结合这一时期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评述这一看法。
(2)概括材料二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019-06-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4 . 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
A.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地理大势论》中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见下表)。

北方南方结论
政治历代王霸定鼎,北方占绝大多数,历时共2783年。历来建都于长江流域者,除明太祖外,要么创业未定,要么败亡苟安,历时共计366年。北方视南方常占优势。
哲学春秋战国时,孔、墨在北;汉初北方独盛儒学;宋明时北人好言象数,多经世之想。春秋战国时,老、庄在南;汉初南方尤喜道家;宋明时南人首倡心性,多穷理之气。凡此者,皆受地理上特别之影响,虽以人事揉杂之,然其结果殆有不容假借者存也。
军事北人南伐者得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最能举事。南人北伐者不得志。其所用兵,虽有种种特别原因,不能尽以归诸地理,要之地理为其一重要之主因。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梁启超的研究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对梁启超的研究方法、论据、论证过程、结论等进行评述;也可以对其观点进行论证、批判、修改或提出新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立论科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