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03 道试题
2024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材料一   亚历山大远征军主要由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组成,亚历山大在东方的远征中至少留下了36000名希腊雇佣兵,他们在各处定居下来。他们都是希腊文明的载体。东征中还有很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地理学家、测绘师、哲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他们沿途搜集了大量东方各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民情风俗方面的资料,他们与当地人交流来往,使东西方文化互相补充。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材料二   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城中的神庙既有宙斯的巨像,也有当地的神祇。……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俾提尼亚和亚美尼亚的当地小君主,也对希腊文化一见倾心。他们接受希腊的崇拜名称,宫廷中使用希腊语言,修建希腊式神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都力图与希腊—马其顿人君主国同列。南俄等地的艺术品涉及当时的宗教主题,在库班地区发现的金属饰物上就有盛行于希腊化时期的命运女神的形象。罗马文化这时受到希腊化文化的冲击,古典时期和此时的哲学、戏剧、语言、建筑、雕刻艺术都被罗马人接受或改造利用。……阿拉伯半岛是希腊化世界南路通商要道的必经之地,努比亚与希腊—马其顿人的文化交往是值得肯定的。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材料三   传统上所谓的“希腊化时代”是指在古希腊史上从公元前四世纪后半叶至公元前一世纪初这一历史时期,具体而言,一般认为它始于亚历山大统治时期(公元前336—公元前323年),终于公元前30年埃及托勒密王朝的覆灭……亚历山大经过10年的征伐,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他死后,帝国迅速崩溃,分裂成由其后继者建立起来的诸多王国,它们是马其顿王国、巴克特里亚王国等。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希腊的治权、文明也广泛地普及到这一广阔区域,因而把由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些王国统称为“希腊化世界”,把亚历山大开创的这一时代称为“希腊化时代”。(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希腊化”一词为19世纪德国历史学家Droysen在其《希腊主义史》一书中首先使用)其后各国学者纷纷引用,于是相沿成习。但笔者认为这一提法并不符合史实,且不谈马其顿王国,就东方各国而言,“希腊化”这一名词带有极大片面性,它完全抹煞了东方因素的作用。

——樊江宏《关于“希腊化时代”的再思考》

主题二   蒙古西征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材料四   蒙古征服之伟绩,在历史上诚足称最者矣……而其传布及扩大人类观念之影响,事虽难言,要之盖可与亚历山大之传布希腊文化相提并论也。亚洲与西欧之间至斯会一度交通,了无阻滞,坦道一时俱辟,各国行人荟萃于和林之庭。……教皇之使臣,来自印度之佛徒,巴黎、意大利及中国之艺士,东罗马及亚美尼亚之商贾,皆与阿拉伯之官吏,波斯、印度之天算家会合于蒙古王庭……蒙古民族虽不足以言创造,然就传播知识及方法而论,其影响于世界者盖已甚巨。

——摘自【英】威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五   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名叫阔阔真的十七岁的姑娘,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

据《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

《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该书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文中提出:“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


*基础测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扩展的角度简析亚历山大远征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并概括希腊化文化的特点。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希腊化时代”的理解。
(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蒙古西征所带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
*历史纵横*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3-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23-24高三上·河北保定·期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日本就是世界第二大棉花需要国家,认为棉花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强制扩大棉花种植面积,1943年至1945年将清苑、定县、望都、定兴等地设为重点县,推广种棉。但河北省的棉产量1937年至1945年减产了100多万市担。日伪当局对棉花市场实施了严厉管制,严禁自由买卖交易,为了统制华北棉花收购、销售,成立了多个专门机构。19438月,成立华北纤维株式会社,从事棉花、特需用棉籽、特需用纤维原料的管理、收购、分配及进出口等。

材料二   一九四五年下半年敌游区棉花争夺的任务、作法诸问题

一、任务:200300万斤

二、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及困难

(一)有利条件

1)吸收棉花是与群众利益结合,价格公道

2)有各种物质力量的结合斗争

……

(二)困难条件

1)任务大棉花少

2)冀钞在敌游区难站着脚步

……

三、准备工作

(一)调查了解

(二)组织准备

(三)力量准备

……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鲁豫地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及“困难”各补充一条内容,并加以解释。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充实“准备工作”提纲下各项应包括的内容。
2023-11-01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引用了梁启超先生的“三个中国”说,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材料   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竞自团结之时代也……此实汉族自经营其内部之事。当时所交涉者。惟苗种诸族类而已。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而其内外之变动。实皆为二千年所未有。

——摘编自1901年梁启超《中国史叙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从“三个中国”说中任选一个阶段,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5更新 | 26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宣传口号

提出时间口号
1949.10.03“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中夹人民政府”“拥护人民民主专政”
1950.02.12“人人是先生,人人是学生,人人要问,不论老少,人人要识字”
1950.11.12“准备最好的粮食,献给国家,保卫祖国”
1950.11.18“稳定物价,加紧生产,加强劳资团结,搞好公私关系”
1950.12.17“缴完翻身粮,赶快闹翻身,好好把田分!”
1952.07.04“男女一齐发动,男女平等,反对打骂,婚姻自由”
1953.10.01“发动增产节约竞赛,继续提高管理水平,为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奋斗!”
1954.03.03“搞好生产迎接普选”
1954.03.23“边生产,边建社!搞好生产,争取入社!”
1956.05.02“亚非各国的友谊万岁!”“拥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人民日报》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03-06更新 | 393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17 中国现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024·山东滨州·一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镜像:新小说梁启超于1902年创立中国最早的专载小说期刊——《新小说》,提出“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倡导“小说界革命”。《新小说》于1906年停刊,共发行224号。下表为《新小说》的部分作品。

项目作品内容
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新中国》苏汉民:为让国人觉醒、纠正人心而发明了“医心药”和“催醒术”
《黄绣球》黄绣球:受维新思想影响放了足,与丈夫分别开办男女学堂
《霍桑探案》霍桑:科学、理性、法制的代言人,“东方福尔摩斯”
描写的发明《电世界》电犁、电气肥料、电气枪
《水底渡节》对汽油引擎、四轮汽车、电瓶等新科技名词做出解释
《新纪元》潜水艇、日光镜、避电衣、流质电射灯等军事发明

◆据悉外务部奉旨电驻日本横滨领事封禁小说报馆,以平息自由平权新世界新国民之谬说,并云该报流毒中国,有甚于《新民丛报》,《丛报》文字稍深,粗通文学者尚不易入云云。

——天津《大公报》(1903年4月)

1917年,钱玄同致函陈独秀时指出:“梁任公实为创新文学之一人。……输入日本新体文学,以新名词及俗语入文,视戏剧小说与论记之文平等,此皆其识力过人处。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梁君。”

——摘编自《陈独秀书信集》

评析梁启超创办的《新小说》。
2024-03-06更新 | 388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山东卷02)-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024高二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主题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金石学或古器物学,主要是搜集铜器和石刻,为其著录,考辨文字,考订历史。20世纪初,英、德、法、俄、日等国家纷纷派遣探险队到新疆和甘肃地区,他们采用考古学和地质学的一些方法,侧重于发掘、掠夺古物,甚至通过调查勘探觊觎我国领土。这一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震动了中国思想界,学者在怀疑、批判和驳斥“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真伪的同时,也痛感科学资料的极端贫乏。20世纪二十年代,以仰韶、殷墟为代表的田野发掘工作随之展开,逐渐形成了中国考古学。

——摘编自夏鼐《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考古界提出“让考古成为人民的事业”。1958年,中国第一座史前考古遗址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对外开放。1976年,国家开放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除了著述论文、考古报告,苏秉琦的科普文章《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引起重大反响,被选入1988年高考语文试题。贾兰坡在“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丛书中讲述了他求学科研和周口店发掘的故事。进入新世纪,考古学界与公众的互动更积极直接。2002年,媒体从老山汉墓发掘之初就全方位追踪报道,“考古不是挖宝”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考古纪录片或高校公开课,与考古领队对话,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投票。

——摘编自费博宇《中国考古学大众化历程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我国已经建立起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1985年和2004年,中国分别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强调“确保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9年7月,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名画记”“全景故宫”“玩转故宫”等7款数字产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资源,并围绕这些数字资源展开保护、研究和利用。

——摘编自宁古喆《辉煌70年》等


主题二   世界遗产公约

材料四 近百年来的国际文化遗产宪章、宣言、决议等文件繁多,其中重要的遗产保护文件多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制定。摘录于下表:

时间文件保护对象与范围保护原则与方法
1931年雅典宪章历史古迹历史古迹修复七项决议
1964年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古迹与遗址原真性原则:将古迹遗址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
1975年历史性小城镇决议历史性小城镇在修复和翻新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权利、习俗和期望
1994年奈良文件文化多样性与遗产多样性在遵循原真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多样性原则
1999年国际文化旅游宪章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提倡旅游业和遗产保护结合,旅游应突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特征
2000年中国文物古进保护准则中国文物古迹提出文物古迹保护的十大准则
2003年建筑遗产保护原则建筑遗产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原则
2005年西安宣言周边环境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独特性

材料五 鸡场街位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古城区,是一条十分有名的老街,名字取自福建闽南语“市集”。600多年前,郑和船队途经马六甲,在鸡场街一带设立“官厂”。此后,一批批华人移居此地,繁衍生息,以鸡场街为中心的20多条街道,逐渐发展成为马来半岛中华人最早的聚集地之一。定居马六甲的华人广泛与当地马来族通婚,他们的后代讲马来语,结婚时却身着汉服吃饭时大多不会用筷子,却使用中国式的碗碟。在鸡场街文化坊,有一条“亲善街”,在这里,马来裔、华裔、印度裔等马来西亚三大族裔的民众和睦共处,亲如家人。2008年,鸡场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当地华人的积极推动下,源于闽南文化的“送王船”民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环球网联合策划《马六甲华人颜天禄:在海外坚守中华文化根脉》


主题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六   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主题四 各国遗迹和遗产

材料七   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摘编自《世界遗产公约》

材料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文化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文化遗产是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分析》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中国考古学对金石学的继承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考古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考古学走向大众的条件。
(3)阅读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特点。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该你对国际遗产保护的理解。
*能力提升*
(5)根据材料五,概括马来西亚鸡场街在文化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鸡场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概括二十四节气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7)结合材料六,谈谈你对二十四节气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历史纵横*
(8)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遗产面临哪些威胁,并概括指出应如何保护世界遗产。
(9)据材料八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2024-03-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23-24高三下·重庆沙坪坝·阶段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江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标志性象征。史前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共同参与塑造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自商周起,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北方文化并耀于世,共同构建二元耦合的中华文化。中唐以降,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长江迎来领跑千年的辉煌,明清之际,国家经济更是依赖长江流域。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思想创新、革命文化孕育发展的高地,担当起中国工业文明的先导、改革开放的先锋。长江流域人文兴盛,“长江经济带”“长江城市带”“长江文化带”正在创造更加壮阔的现代文明。

——摘编自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2024-03-06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大题预测卷04(河北专用)-【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23-24高二上·陕西榆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后,置御史台,于洪武十五年更置都察院,并初设监察御史,分为十二道,后又几经调整,洪武十七年,更定都察院官制,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金都御史,下辖有直属机构和内外监察御史。与此同时,洪武二十年,正式定分设于六部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在朱元璋的主持下,先后制定了《出巡相见仪礼》《奏请点差》和《巡历事例》。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明大诰》有载:“若民从朕命,着实为之,不一年之间,贪官污吏尽化为贤矣。为何?以其良民自辨是非,奸邪难以横作,由是逼成有司以为美官。其正官、首领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

——摘编自曾丽玮《明代监察制度的特色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1978年经美国国会批准、由卡特总统签署的《监察长法》明文规定,监察长及其办公室是负责审计和刑事调查的独立部门。法律规定各部委的监察长都由总统直接任命,并须经 参议院同意,只有总统有权撤换监察长。《政府道德法》对财产申报的种类、人员、内容、审查以及利益冲突的解决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还要求设立联邦政府道德署,政府各部门也要设立道德官员办公室,并对这些专门机构的职能、权限和运作程序作出规定,从而使执法主体、执法内容和监督对象在同一部法律之中予以明确。美国《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并公开自 己以及配偶的财务情况,包括收入、个人财产等,以后还须按月申报。美国《联邦刑法典》规 定,任何政府官员如果收受的财物价值超过7000美元,就要处以相当于其收受财物价值3 倍的罚金,或者判15年以下的监禁,或者取消其政府官员的资格。

——摘编自樊曼莉《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朱元璋为加强监察制度建设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国家行政监察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明初中国和现代美国行政监督对我国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生境”

“小生境”一词移植于生物学概念,指某种能够提供特定生物圈保护,避免物种遭受自 然选择压力的小环境。在技术创新的发展中也存在类似的小生境现象。初生的新技术通 常并不成熟而且脆弱,无法直接承受来自主流市场的竞争和选择,小生境则可以为新技术   提供庇护,成为培养创新技术早期发展的“孵化室”。

1756年,瓦特从伦敦学成精密仪器制作手艺.格拉斯哥大学为他提供了一个修理和制 造教学仪器的岗位。在与科学家们频繁的探讨和交流中,瓦特逐渐从一名仪器制作工匠成 长为掌握一定科学理论的工程师。1763至1764年间,瓦特完成了修好大学用于课程教学的蒸汽机模型的任务,同时他也发现了这个模型存在的问题。他准备设计一个全新原理的 蒸汽机,得到了炼钢厂主罗巴克的支持。1769年,第一台瓦特蒸汽机样机完工,并申请了 专利,获得14年的专利保护期。后来,瓦特与富商博尔顿合作,博尔顿拥有最新式的机器 和熟练的工人。1774年11月,瓦特的机器能够正常运转,性能大大超出当时已有的市场机 器。但此时其专利权只剩下8年时间,而要从新机器的销售中获得利润,还需巨额的投资 和长久的时间。有鉴于此,他们通过向政府提交请愿书,设法延长专利权期限。政府在 1775年5月颁布法令,将其专利权期限延长到1800年。从18世纪末起,瓦特蒸汽机终于在英国全面取代了水力发动机和钮科门蒸汽机。

——摘编自迟洪刚、徐飞《瓦特蒸汽机技术创新的社会视角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小生境’”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