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85 道试题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燮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

材料二   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

(1)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创新的主要史实。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权力有何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2 . 材料   1953年以来,我国一直实施粮食统购统销。1979年,中央提高了18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开始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取消了统购,改为合同定购,统销仍旧保留,当年粮食播种面积比1984年减少了6058万亩,粮食减产2820万吨,粮食供应紧张。1988年至1989年,中央放开粮价,一些大城市出现抢购风潮,迫使中央实行粮食购销的“双轨制”,即合同定购定价、统销与农民余粮的自由市场流通并行。1993年,在“双轨制”实行了三四年后,全国90%的县放开粮价,有的只放开销价,未放开购价,有的购、销价同时放开。至此,2个全国粮食市场与12个区域性、数百个地方性以及数万个遍布城乡的粮食批发市场和零售点构成了全国具有初步规模的硬件体系,粮食经营单位走向市场

——摘编自王冰《浅议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2019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清朝之前,历代封建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自清朝建立以来,其立储制度不断变化。康熙末期,储位空悬,各皇子之间相互倾轧,互相提防构陷。王公贵族、朝中大臣、八旗军士等众人皆参与到皇子党争中,经过激烈的争夺,皇四子胤禛登基为帝,是为雍正帝。雍正帝在继位不久,立储问题便被提上日程,雍正帝总结历代经验教训,改革皇位继承制度,确立秘密立储制,并且将其制度化。具体方法是: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秘密立储制度,对于清朝皇位的和平更替,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浅议雍正朝秘密立储制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改革皇位继承制度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位继承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9-05-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的设计者所设想的那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对于大国的核心作用联合国显然比国联更为看重。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德意日受到沉重打击,也对英法主导的旧的殖民体系形成了冲击。《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总体而言,二战后期盟国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基本上得以实现,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
2019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无法恢复或再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上但凡伟大的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英国人有莎士比亚戏剧,俄国人有芭蕾,而中国毫无例外的是昆曲。昆曲是最能表现中国传统美学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一种艺术,能够把歌、舞、诗、戏糅合在一起的一种表演形式。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其中就包括昆曲。

——摘编自《中国五大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近年来,各地“申遗”呈现出哄抢态势。曾经,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六个省去争;一个“梁祝故里”,有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很少有人搭理的文化遗产,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香饽饽。一方面,是削尖脑袋拼命想挤进国家级“遗产名录”,另一方面,是对一些文化遗产的不断过度开发。比如,原生态或特定时期的某些生活形式,如“裸体拉纤”、“抢亲”等仪式或风俗在一些地方被滥用,为了迎合游客口味,甚至加入了许多不健康内容。破坏性建设、掠夺性开发、企业式经营等现象已成为当前非遗保护工作的新难点。

——据杨海波等《浅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被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就上述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2019-05-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5月2019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

时间发展阶段典型特征
公元前1万年—
公元前3千年
生存大革命农业、畜牧业产生;新石器革命
公元前3千年—
1600
交流大革命文字、数学等科学起源;青铜、冶铁技术发展;文明对外传播交流
1600年—今效率大革命机器、科学革命;新能源、新动力;现代信息革命

——摘编自时斗等《用科技改变人类社会的进程为标准划分历史阶段》


请对上述任一阶段的划分提出你的看法(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实际上分为两个相互独立,同时在战略上相互支撑的战场。这种格局贯穿于战争始终,是中国抗日战场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得以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也是中国抗日力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战场才能在自身贫弱、外援不足的情况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战略性的贡献,使反法西斯盟国世界战略能在中国战场的牵制下得以完成。

——摘编自韩永利《浅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地位》

材料二   历史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正面战场多次大规模作战,吸引并杀伤大量日军,敌后战场的开辟将是艰难的;同样,如果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武装在敌后战场对日、伪军的有力牵制、打击,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将更大,有些战役失败得也将更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战场作用是明显的,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敌后游击战场的关键作用也是明显的。

——摘编自曲青山《在抗战纪念活动中需把握好的几个重大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并比较说明中国两个战场间的主要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正确态度评价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2019·江苏南京·二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央与地方关系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盛唐年间,出于巩固新拓领土和加强边疆守备的战略需要,在边地设十节度使,领边防节镇。后内地刺史加受节度使衔。安史之乱后失于外重,尾大不掉,终于酿成藩镇割据。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唐代藩镇割据的历史经验,厉行中央集权,走向剥夺地方,强干弱枝的极端,限制和破坏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宋代是外患最多的时期之一,而北宋统治者抵抗无力,至于南渡偏安,其中地方无实力,易于虚弱瓦解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林英男《唐宋时代地方行政体制和强干弱枝传统的形成》

材料二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据材料一,比较唐朝中后期与宋朝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不同,并指出各自产生的后果。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应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2023-09-17更新 | 251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9年7月7日 《每日一题》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每周一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1964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1995年第3

材料三   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今天是个好日子,打开了家门咱迎春风。

——1998年春晚歌曲《好日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政府为了让城乡群众过上“好日子”所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指出九十年代的中国在开放领域进一步“打开了家门”的重要标志。
2023-04-14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考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