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宋明理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由于朱熹的崇高地位,他的思想成了宋以后中国后期社会的主流意识,理性主义成了中国文化的基干……使中国文化呈现理性、现实、乐观、不迷狂、不暴戾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我们树立良好的心态,达观地面对当下,理性地处理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积极影响。

——张学智《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

材料三   近代工业分工及劳资矛盾带来的“异化”现象使人与世界的关系陷于全面的紧张与冲突,科技主义对自然的无限度征夺破坏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和谐,而当代存在主义“他人即地狱”的说法,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得过于阴暗与狭窄;这一切都给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笼罩了浓重的阴影。而宋明理学人格美育思想所崇尚的“浑然与天为一”的宇宙境界、“性帅天地”的宇宙意识、“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有助于当代人类保持更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和天人关系。

——潘立勇《宋明理学的人格美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程朱理学的实质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三,概括宋明理学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当代应该如何理性对待宋明理学。
2 .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重要媒介。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铸工精细,面背比较平整,内外郭宽窄均匀,规矩整齐。钱直径在15~2厘米之间,重约62~65克。
表1
时间
政策
西汉初年
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汉文帝
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吴王刘濞),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è等同)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于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武帝元狩
五年公元
前118年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焉。
武帝元鼎
二年公元
前115年
郡国多奸(私自)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
武帝元鼎
四年公元
前113年
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造。(元鼎二年,设水衡都尉掌管上林苑,其属官有均输、钟官、辨铜三令,即上林三官)。
表2
——(摘自互联网)《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集中钞票发行权。(二)规定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国内“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再行使现金,凡银钱行号、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生银等类者,应即兑换法币使用”。(三)废除银本位制,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金。(四)规定法币不能兑现(银)。但可在指定金融机关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与英镑实行固定汇价……英美等西方主要国家对于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采取了支持的态度。英美派出了自己的经济专家参预了法币改革的设计工作……英美支持国民政府法币改革,使日本受了极大的刺激,日本侵略分子叫嚷:英美对中国法币改革的支持,已经以“有害于日本的方式”加强了中国的力量。
——摘引自姚会元《“法币”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增加货币供应量是解决危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做法,但是过度的货币投放又为另一种危机理下了隐患,这是另一种由货币引发的灾难,它将吞噬人们的财富,这种灾难已困惑了人类近2000年,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这种灾难,它就是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吴敬琏:政府往往倾向于短期行为,就是滥发货币,而滥发货币一定会造成物价腾贵。因为滥发货币的结果就是使币值降低,币值降低反过来说就是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1948年8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决定以金圆券代替法币,并实行限价政策,但毫无成效。仅仅9个月,金圆券如同法币一样,成为废纸,1949年2月,迁至广州的国民政府又以银元券代替金圆券,但同样以失败而告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经营、所控制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国民政府的经济基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遏制、破坏作用,并最终促使国民政府的覆灭。
非洲目前正在经历一场由滥发货币导致的货币灾难。世界上最大面额的钞票是1000亿津元,1000亿津元只相当于10美元。10年前,1000亿津元可以买10栋豪宅,现在只能买3个鸡蛋。——央视纪录片《货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铸币权的变化,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法币改革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货币会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消极影响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6-11-27更新 | 8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近代经济文明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种趋势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2019-08-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民版高中历史指导必修三复习:专题六检测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二   1998年年末,克林顿曾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美苏是如何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却“充满了火药味”的。

(2)依据材料二的思路,分析美苏“冷战”的积极影响。

2018-06-28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12月1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1- 周末培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区分了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国家和公共权力,私法则调整个人权利义务。罗马法给予私权完备的保护。而中国思想家则倡导家国一体、公权至上。这种对法律属性的分类和对公私权关系的认识,导致了中西法律进化之路开始循着不同方向发展,即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从氏族到家族再到国家的集团本位道路,公权始终优于私权;西方法律则走的是从氏族到个人再经上帝到个人的个人本位道路,逐渐形成尊重私权的传统。

——摘编自张锐智、田大川《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材料二   中国封建法律的集团本位不仅普遍存在于国家法律中,而且还广泛寓含在有别于国法的家族或宗族法中……宗族法以维持既定的宗族秩序为直接目的,因而起到维持国家政权,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是封建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国法一起构成了封建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的本位在近代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下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基础之一的家族制度随着清末变法修律而丧失了原先在国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只遗留下残余的影响。剩下的国家本位却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与战争动员的推动以及实际需要而更加强化了,以致在民国诸政府的法律中,国家主义远远凌驾在个人主义和其他各种主义之上,国家成了法律唯一的本位。

——摘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中国传统法律”呈现哪些特点?到近代又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西法律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