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留给人们的教训是.大国必须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正如联合国的设计者所设想的那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对于大国的核心作用联合国显然比国联更为看重。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德意日受到沉重打击,也对英法主导的旧的殖民体系形成了冲击。《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总体而言,二战后期盟国对国际秩序的设计基本上得以实现,这对于维系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一直到今天。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基本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历史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类:不好犯止,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类。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统治阶级生活奢侈无度,官员以“受贿为生,往往致富”,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以为“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他认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的正常的“欲”,他要灭的是“物欲”或“嗜欲”。朱熹还根据当时国家和朝野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之说。

——摘编自洪映董《另一种声音—对禾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种主张在当时的境遇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
2019-10-15更新 | 942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补习班强化训练历史试题(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相关理论,在商周时期已经产生,古代城市具有城和市的两重身份,但侧重政治军事功能,城市公共空间主要为政治统治服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城市中的广场,牌坊庙宇,等常常与当地的历史风俗有密切联系,近代仿西方而修建的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逐渐成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新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不仅突出了广场,街道还顾及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而且引入了社会资本和群体参与。

——摘编自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9-10-09更新 | 4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边防、海防建设历史悠久。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头,丞一人,司马、侯千人个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路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借外访机会,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据中国日报网2014年9月17日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2019-04-09更新 | 762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训练(六)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始于1875年的使节制度是晚清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转变的标志。1876年清政府制订了《出使章程》,之后,又按照传统的政治行为模式和西方外交的程序要求,制定了外交使节的出使行为规则。清政府的驻外使节是由内外大臣及督抚随时个别保荐,不需要严格的专业训练,也不讲求外交专业的素质。驻外使节是皇帝饮差,代君行权,外交非他们的本职,只是临时的任务。驻外使节三年一任,在卸任回国后,常常不在外交领域任职。虽然清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采用了近代西方的使节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四,其社会效应令人惋情。

——摘编自危兆盖《清季使节制度近代化前期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使节制度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湾战争双方的战争准备和攻防作战不仅改变了战场环境的景观,也给环境带来了剧痛。在海湾战争中,双方从“沙漠风暴”行动起,都袭击了石油设施并造成了石油泄漏,美军空袭造成了数百万桶石油的泄漏;对海湾及沿岸生态环境的更大威胁来自伊拉克军的故意泄油行动。此外,美军对伊拉克28家炼油厂进行了轰炸。伊军则开始有选择地点燃科威特油井,以浓烟掩护其地面目标。大火产生的烟云面积达到1.5万平方千米,遮天蔽日并向东南缓缓移动,烟云降低了海湾地区的气温,造成了农业减产。海湾战争中美军3500辆坦克、2500辆装甲车和1700件大型武器参与军事行动,大规模的兵力调动直接破坏了车队所到之处的沙漠地表;伊军则着手准备地面防御工事和雷区。更引人关注的是贫铀弹,贫铀是浓缩天然铀的过程中产生的伴生品,具有重金属毒性和放射性。美国空军在海湾战争中共发射94万发贫铀炮弹,战后美军档案称科威特和伊拉克战场至少有40吨放射性尘埃。国际黄十字组织一方的研究,以在战场生活的平民为对象,通过绝症患病率的增加和婴儿先天缺陷率的上升,表明贫铀的辐射性并不容忽视。

——摘编自贾珺《高技术条件下的人类、战争与环境——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


(1)根据材料,说明海湾战争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战争与环境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侵略,1932年1月3日侵占锦州,进逼关内。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照会,美国政府不承认中日政府间所签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不承认用违反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义务的手段所造成的任何情势、条约或协定,但在次日、美国国务院又表示美无意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合法条约权利。以上照会阐述了美国的新政策,被称为史汀生主义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汀生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侵华不直接干涉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最高司法机关长官是廷尉;汉代尚书开始参与司法审判;北齐时正式设置大理寺;隋唐演变为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宋朝在唐三司的基础上增加了审刑院;元朝设大宗正府;明清时期的司法机关为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明代出现“厂卫”等特务司法机关,清代则设立了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司法机关理藩院和维护旗人利益的特殊司法机构。地方上,汉至唐大体上分为三级审理,宋至清末大体上为四级审理。其中,唐沿袭隋,唐代地方司法机关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结果须呈报上级。

——摘编自杜向前《中国古代司法机构设置之变迁研究》

材料二   梭伦改革以前,在雅典贵族通过元老院掌握和操纵立法、行政、司法大权。梭伦通过改革,一方面,提高了公民大会的地位;另一方面,设立了两个重要的政府机构。一个是四百人会议,另一个是陪审法庭,四个等级的公民均可以当选为陪审员,参与各种案件的审理。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下级法院法官的任命办法与一般官吏的任命办法相同;法官任职期间如无不当行为可以继续任职;其薪俸在任职期间不得减少。如法官行为不检,可由众议院提出弹劾,参议院加以审判,如判定有罪,可以撤职,并不得再行任用。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机构变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与1787年美国宪法关于司法权相关规定的差异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不同时期的三国司法实践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