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2-02-22更新 | 114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许多领导人都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作是一种退却,以拯救苏维埃政权。正如列宁所强调,我们向作为商人的农民作了让步,即向私人买卖的原则作了让步。就整体而言,新经济政策确实是由军事共产主义向后退却,用当时的说法,由直接进攻改为迂回。但是,这样理解是不够的。对当时的苏俄来说,首要的任务应当是全力抓经济,为落后的俄国创造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摘编自郑异凡《对新经济政策的不同诠释及其命运》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一般而论,国家的干预和弥补,必须是在不损害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进行的人性管理,因而大体上限于以财政货币手段刺激有效需求。

——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材料三   1979年撒切尔夫人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摒弃凯恩斯主义进而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以滞胀经济为特征的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减少国家的过度干预,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职能,缩小工会组织对经济事务的影响,减轻公司和私人的税收负担,削减政府过于庞大的公共开支。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新经济政策是如何向农民“让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后是如何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夫人做了哪些改革。其有何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一个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的,而存留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在战国时,诸家之说皆不行,只有法家之说,秦用之以并天下,已可说是切于时务的兴,而不切于时务的亡了。儒学的兴起,虽由社会情势的要求,然其得政治上的助力,确亦不少。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冯先生在此精辟地指出了儒家从先秦到西汉经历的一个由子学到经学的演变过程。在先秦与汉初,儒学一直处于子学的地位,但自董仲舒之后,儒学获得了独尊,并由子学一跃而成为经学。儒家由子学变为经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董仲舒虽然在其著作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对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图式、宇宙的秩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但这种形而上的对总体宇宙的探讨,不过是为了论证、说明与推演其人间的秩序。形而下的“人道”才是其形而上的“天道”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其归宿。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诸子学说“并起争鸣”的背景,并指出“争鸣”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儒家思想从“子学”演变到“经学”的有利条件,并说明演变的特征与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它限制儿童的工作时间并为儿童提供教育机会。根据《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根据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政府扩展了1911年的计划,保险计划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抚恤金(每周5先令)的权利而不需支付任何税款,1919年又提高到10先令。在19191939年,英国共建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摘编自蒋蔚《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障和提高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我国借鉴苏联的模式,创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50人以上规模企业的职工提供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方面的保障,奠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1954年,宪法确立了社会保障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后,社会秩序和经济建设逐步恢复,停滞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重建。1993年后,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文件,涉及社会救济、养老改革、住房改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改革等多个方面,极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以及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政策的完善,扩大了各项保险的覆盖范围。

——摘编自朱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及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二战后在西方各国得到普遍发展。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了曲折发展历程。1949—1966年,国家着手创立了以《劳动保险条例》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此后一段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遭受重大挫折,陷入停滞倒退,1978年后,国务院先后颁行一系列以养老保险、企业职工保险为中心的法规、章程,并成立福利保险局、劳动人事部等管理机构。自1990年起,全国人大加强了与社会保障相关的立法工作,1998年至今,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养老、新型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建设有了重大进展,逐渐形成了以“补救模式”为目标,以社会教助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为补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摘编自何成刚等主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后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经济在时间上的非均衡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时期的显著波动。这种波动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为了更简明地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麦迪森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18201913191319501950197319731992这样几个阶段。他列出了某些指标以显示各个阶段的增长状况和经济特征。见表1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

阶段时间GDP人均GDP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出口量
第一阶段18201870187019132.22.51.01.42.94.03.9
第二阶段191319501.91.21.71.0
第三阶段195019734.93.85.58.6
第四阶段197319792.52.04.44.8

——摘编自高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请回答:
根据上表概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任意选其中两个阶段),并分析其理由。
2021-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年海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材料 1903年,美巴政府签订开凿和永久租让巴拿马运河区的不平等条约,运河归美国政府所有,并由美国政府任命总督,升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1914年运河通航后,美国把运河两岸16.1千米范划分为运河区,设立了美军南方司令部(美在西半球的重要军事和情报中心),驻军1万多人,禁止巴拿马人入内,成了运河的主要用户和受益者。经过巴拿马人民的长期十争,美国终于在1977年同意从1979年开始把巴拿马运河主权移交给巴拿马,条件是保留运河区内美军基地以及运河对美国船只永远开放移交过程是20年。1989年5月巴拿马举行总统大选,亲美的候选人获得了胜利,但长期执政巴拿马的诺列加宣布选举无效,自任国家元首。12月20日美国公开入侵巴拿马,不久,诺列加被迫投降。1989年12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75票赞成,20票反对、40票弃权速责美国的入侵。美军入侵巴拿马遭到了欧洲多数国家的反对。美洲国家组织责这次入侵,要求美军立即撮军,秘鲁干脆召回了驻美大使。在巴拿马失去亲人的美国人民也极为不满。

——摘编自张国清《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对其具有的战略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入侵巴拿马的目的及其引发的国际社会反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材料   从颁布《共同纲领》的1949年到修正《保险条例》的1953年,是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时期。《保险条例》的基本特征有:第一,由于财力的限制,其实施只是“重点试行,逐步推广”,当时的规定是,《保险条例》只在100人以上国营、公私合营等行业和部门实行。……第二。坚持“劳资两利”的原则,对没有资格实行《保险条例》的企业,采取由资方与工会双方协商的办法来签订集体劳动保险合同。总的来说,职工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了社会保险待遇。“劳资两利”的这一福利原则使广大企业在处理有关劳动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问题时兼顾了劳资双方的利益。这一原则与马克思关于我们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展的深刻认识是一脉相承的,也与毛泽东关于现在中国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而是资本主义太少了的著名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马杰、郑秉文《新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演变的必然性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保险条例》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保险条例》改革的历史意义。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材料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作为国民党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廖仲恺排除了国民党右派的种种阻挠,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的政策。他提出:“我们不独要革军阀与帝国主义者的命,我们并且要革‘反革命派’的命,这才是彻底的革命工作。”在他看来,全世界只有俄国解决了社会制度问题,中国“若能够有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的国家”。他坚信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起死复生,成为“一个新生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想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还认为:“占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农工阶级,那一派人替农工阶级打消压迫他们的力量,便是革命派。反而言之,凡与军阀帝国主义者妥协,并压抑农工的人们,便是反革命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廖仲恺对国民革命的贡献。

2018-11-28更新 | 101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新高考模拟试卷01(海南)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材料 蒲松龄(1640~1715年),清初著名文学家。自幼对民间传说和俚曲歌词有浓厚兴趣,青年时期就“好搜神”、“喜人谈鬼”,创作《聊斋志异》前后历四十年之久,共计四百九十余篇,《聊斋志异》大多数是奇闻异事和人鬼狐妖的故事,故事中的鬼怪狐妖“多具人情,和易可亲”,《连城》描写乔生和连城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席方平》描写冥间的城隍、冥王贪赃枉法,狼狈为奸;《司文郎》里讽刺科场考官的不学无术,爱钱如命;《三生》描写刘举人前世被罚作马、狗、蛇,今生行善积德。蒲松龄充分发挥传统志怪传奇的特点,其笔下的故事情节离奇,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精练,展现出极其迷幻曲折的色彩。《聊瓷志异》一问世,就成为风行天下的畅销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聊斋志异》的思想倾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蒲松龄文学成就取得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