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初,某学者研究孔子思想时,从新的史观出发,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适应政府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经济上有他的基础”。下列历史结论符合上述史观的是(     
A.周期性的王朝兴衰更替是中国古代历史规律
B.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影响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C.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源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
D.尊崇儒学是西汉大一统政治局面发展的根基
2 . 17世纪英国人把殖民地看作是本国市场的延伸,要求对殖民地的生产与销售进行垄断,将其作为母国产品的推销地及原料供应地。但到18世纪下半期,越来越多的人反对在殖民地实行商业垄断,主张只有解除一切贸易限制让经济在完全自由的环境中运行才对双方有好处。这种变化反映了(     
A.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B.殖民地民族工业迅速得到发展
C.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日渐强化D.英国工商业者的实力日益壮大
3 . 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

材料一   由于传统史书对于殷商历史叙述过于简略,故一度有人质疑其是否存在。甲骨文发现后,殷商的历史得以证实。甲骨文记载的商王世系继承与《史记》所载不尽相同,并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甲骨文反映出商代祭祀分为不同等级,祭祀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云、星、山川河流等诸神,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甲骨文还记载了商王与其它地区的朝聘贡巡之礼、军事联盟之礼、贵族之间的通婚之礼等。

——摘编自陈戌国《中国礼制史》


(1)①依据材料一,指出甲骨文反映了商代哪些社会状况?
②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材料二   “世界史”和“全球史”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两种不同视角。严格意义的“世界史”在人们具备全球性地理知识后就出现了。它以政治、军事和外交为框架,把各区域、国家、民族的历史简单拼凑在一起,近代欧洲的发展使得众多史学家把欧洲视为先进和文明的样板。“全球史”出现于20世纪后半期,是当代全球化趋势在历史研究中的反映。它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国家、地区和文明之间的差别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倡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地区、民族的历史,肯定所有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材料三   截止至20世纪末,关于人类全球化进程的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起源
全球化500从新航路开辟算起
全球化150从工业革命的传播算起
(2)①依据材料二,比较“世界史”与“全球史”两种研究视角的不同点。
②阅读材料三,表明你赞同哪种观点(也可提出新观点),并运用“全球史”的视角简要说明。
2022-08-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4 . 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下列特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②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2022-08-23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外国
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8-19更新 | 2141次组卷 | 49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9月)历史试题
6 . 在传统中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秩序或力量。一种是官治秩序或国家力量,另一种是乡土秩序或民间力量。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下列图示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A.B.
C.D.
7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宗藩体制内容有三:中国不干涉藩属国内部事务,中国与藩属国交往实行“厚往薄来”原则,中国负责维护藩属国的国家安全。下列条约冲击了宗藩体制的是(       
①《南京条约》     ②《天津条约》     ③《越南条款》     ④《马关条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09更新 | 41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9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2021-09-22更新 | 422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9 .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权利法案》制定的意义是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C.从“人治”到“法治”的演变D.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
2021-01-25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近代中国始终存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人民大众”应该是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2021-01-2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南片)普通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