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马赛曲最早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一支革命军歌,第一共和国时期广为传唱;波旁王朝复辟后,马赛曲被禁止演唱;第二共和国时期,政府鼓励唱马赛曲;第二帝国时期,唱马赛曲的人会被送人监狱;第三共和国时期,马赛曲最终被定为法国国歌。这反映了法国
A.启蒙思想日益深入B.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C.法国人民充满激情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2 . 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恩格斯在著作《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删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外来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该书从1880年以来出版了10多种外文译本,并且在工人运动中得以广泛传播。这一历史现象
A.说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历史发展的需要B.根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可能性D.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普遍具备
4 .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采纳开明绅士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政策,整顿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机关,充实军队,充实基层。据此可知精兵简政政策
A.减轻了人民的负担B.推动了民主政权建设
C.削弱了部队战斗力D.加快了抗战胜利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并对孝廉进行分科考试。具体办法是由公府主考,儒生出身的考经学,文吏出身的考文书。公府考毕,再由尚书省复试。这一建议被采纳执行。察举制改革
A.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办事效率
B.改善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和程序
C.杜绝了选人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D.打破了士族把持举荐权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英国下议院议长昂斯劳(1691-1768)曾批评内阁大臣:“为什么一个人只是在一个或两个会议上,而不是在一切会议上都让自己的良心支配着他自己;为什么他可以被容许在内阁中而非在国会中与其他同僚意见不同。”这反映了英国内阁
A.与议会矛盾较大B.缺乏一个领导核心
C.集体负责的原则D.成员之间互相猜疑
7 . 周天子封建诸侯、命官赋职时举行锡(赐)命典礼,受命者携命书而归,铸器刻铭,以期子孙万年保用。锡命是诸侯、大臣获取权力“正统”的象征与唯一源泉,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仍请求周王锡命。这表明,锡命制度
A.保证了贵族政治权力的稳固B.强化了王权至上的专制权力
C.增进了周王室的政治凝聚力D.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传统
8 . 1948年,“阿芙乐尔”号作为革命纪念舰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并成为海军博物馆。这艘传奇的巡洋舰所见证的“革命”
A.导致了“帝国大厦的坍塌”B.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C.开始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021-04-22更新 | 335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