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8 道试题
1 . 下表是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占比分布情况。这说明(     
年份英国法国美国德国
1870年32%10%23%13%
1913年14%6%28%16%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均衡B.战争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C.英法工业发展陷入绝境D.科技创新影响工业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0年巴西宣布禁止奴隶贸易后,海外移民成为巴西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其中就东亚劳工而言,来自文明昌盛、人口众多的中国的华工一直是其首选。然而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东亚形势发生剧变。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新兴强国;于甲午战争中获胜也提升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反观同时期的中国,却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并且与日本开放的海外移民姿态相反,基于封建王朝的传统思想和一些现实政治因素,清政府的海外移民政策非常谨慎保守。这些因素推动巴西开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中日两国。另一方面,19世纪中后期巴西的移民问题与废奴问题是相互交织的。在种植园主看来,无论是亚洲劳工还是欧洲移民,都只是奴隶的替代品;然而精英阶层则希望引进欧洲移民来推动“白化”和现代化进程。从这一角度来说,来自同样追随欧洲文明、甚至通过日俄战争与欧洲诸国平起平坐的日本,同时又能够吃苦耐劳的日本劳工,可谓是正好契合了当时巴西各个阶层的发展需求。

——摘编自杜鹃《弃中取日:近代巴西东亚移民政策的转变》

材料二   起初,在俄国远东采金领域工作的外国劳动力主要是华人和朝鲜人,但相对于华工,俄国当局更乐于接受朝鲜工人。这一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二者进入远东地区的目的差异。当时来到该地的朝鲜人多是举家迁移,以定居为目的,男女比例不悬殊;而华人长期居留者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加之生活圈子较为封闭,其融入俄国主流社会情况不理想。因此,在一些俄国人看来朝鲜人较华人安分,也较容易同化。20世纪初期,中国采金工人数量迅速增长,这与俄国当局对远东地区朝鲜人活动进行限制有关。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很快走上了对日本协商的道路。1907年,日俄签订第一次《日俄协定》和《日俄密约》,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特殊利益。自协约缔结起,作为对“日俄协商”政策的落实,俄国加强了对远东朝鲜人的管理和对其活动进行限制,受此影响,大量朝鲜人离开远东地区的金矿,而就此出现的空位则为华工所填补。

——摘编自潘晓伟《试论十月革命前俄国政府对远东华工的政策--—-以采金华工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巴西在对待东亚劳工问题上“弃中取日”的原因。
(2)当时俄国在劳工问题上相较华工更倾向于朝鲜劳工,却并没有采取“弃中取朝”的姿态,结合材料二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出国会对当地产生哪些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印度历史上,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和隔离,使得印度社会像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征服。种姓制度下民众的顺从和较低的社会管理成本,使得外来统治者纷纷选择依靠原有的体系进行社会管理。由此可知,种姓制度(     
A.随着历史发展而逐步固化B.遭到军事征服的冲击
C.成为印度社会转型的桎梏D.具备广泛的社会认同
4 .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司马迁之学,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却只在于权谋功利”“今求义理下于六经,而反取疏略浅陋之子长,亦惑之甚矣。”据此可知,朱熹希望(     
A.重视历史书写的价值引领B.轻视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C.强调多角度认识历史事实D.主张格物致知以探求真相
5 . 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材料主要反映唐代的法律制度(     
A.体现封建等级B.要求规范执法
C.彰显礼法并用D.服务国家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后汉书》记载,汉代庄园主“世善农稼,好货殖”“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同时他们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交纳财产税、酒税、盐铁税。据此可推断(     
A.庄园经济内部的商品交换频繁B.汉代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属性
C.庄园经济与市场存在一定联系D.商业收入是庄园的主要经济来源
2024-07-12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良渚古城的“城址”,包括中心的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古水系。这里出现了最高等级的祭坛墓地。这个人工营造的台地,不仅是良渚人进行特殊仪式活动的祭坛,而且作为最高等级人群的墓地使用。墓葬中陪葬的玉器显示出复杂而又严格的用玉制度。材料可以用来实证当时(     
A.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C.中华早期农耕文明的出现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00年至1910年,欧洲城市人口约增长6倍。19世纪末,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还有16座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巴黎是欧洲第二大城市、法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制造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都很发达。巴黎人口在1801年为54.8万,到1851年达到105.3万,1896年则达到253.7万;1800年柏林版图扩大一倍,人口为17万,1890年则增加到160万。19世纪柏林不仅是德国的政治中心,且工业和服务业迅速发展;金属加工、化工、机器制造、纺织、缝纫等产业蓬勃兴起,教育、科研和行政机构快速扩张,银行、商店和中心商业区也随之发展起来。

——摘编自付成双《市场经济中的城市化:欧洲的经验》

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人口总数(万)城市人数(万)城市化指数(%)
18203737723506.3
18404128126686.5
18933367726687.9
192044377470010.6
193646136526311.4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欧洲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初,上海港成为全国八大对外贸易口岸中地理位置最北的一个,是东北亚国际往来的必经港口,同时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也出现了不少热衷于海上经商的权贵和大族。元朝政府高度重视海上贸易和商税收入,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上海设立市舶司,次年,在朝廷下诏书招徕番舶前来贸易的同时,也有垄断海运的权贵大族通过派遣“家客”“干人”等出海贸易,有些甚至还委派船总管分赴各国。《松江府志》称元代“江南数郡顽民率皆私造大船出海,交通琉球、日本、满刺、交趾诸蕃,往来贸易,悉由上海出入,地方赖以富饶”。

——摘编自张晓东《古代上海的大族与海上航运——以元代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元沿袭宋代,在东南沿海建立了市舶机构。1291年,元朝政府以“亡宋市舶则例”为基础,着手制定新的法则。1278年,元世祖通过泉州市舶司向海外宣布“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还废除了宋代以来的博买政策,降低了抽解比例,容许蕃商越诉。1314年,修订颁布的《市舶则法》强化了市舶司职能,舶商欲出海贸易,除要申请公据外,还要“召保舶牙人保明”,“舶商下海开船之际,合令市舶司轮差正官一员,于舶船开岸之日,亲行检视各大小船内有无违禁之物”。元末又置“船户提举司十处,提领二十处”,以加强对船商的管理。

——摘编自程皓《论元代市舶制度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代上海地区外贸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市舶司的特征,并分析元代上海地区得以“富饶”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铁制工具取代木石工具B.水利工程加速统一进程
C.灌溉工具推动农业发展D.工具进步促进社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