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1947年4月,美国政府研究欧洲复兴政策的一个特别委员会认为,“德国被占领地区的经济计划应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协调一致。因此,提倡欧洲联合和经济一体化,必然将苏联排除在外而将西占区德国包括在内,这都是不言自明的”。上述认识可用以说明(     

①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模式             ②联邦德国建立的国际背景

③杜鲁门主义对欧洲的影响       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的影响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3-22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返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民日报》创刊于1948年,记载众多的国家记忆,《人民日报·号外》更是记录了影响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下图报道事件(     
A.为新中国开创新型外交指明了方向B.打破了西方大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
C.结束了中美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D.是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的成果
2024-03-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文是周恩来的一段回忆,该段回忆可用以说明(     

我同叶剑英参谋长到南京,开始蒋介石还没有决定给八路军以名义,但是到上海打响了,他(指蒋介石)从庐山跑回来,觉得这是全面战争了,才发表了八路军的番号,紧跟着又发表了18集团军的番号,要我们军队去打仗。

A.十九路军上海抗战的影响力B.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历史背景
C.淞沪会战对国内形势的影响D.瓦窑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英国人口为280万,到1600年,全国人口则增加到400万。其中,城市人口的增幅更加显著。1550年以来,全球气候下降显著,小冰期取暖曾消耗了伦敦2/3的能源供给量。沿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而在生铁量产之前的英国主要利用木料来建造船只,其中皇家海军的军舰对于造船木料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无疑也加剧了英国的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

材料二   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使用煤炭。到18世纪上半叶,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为同时期法国煤炭产量的30倍,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主要能源。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三   到1885年,美国洛克菲勒的标准油公司已在美国国内建立了牢固的垄断统治,并把它的70%的产品远销到国外,它占有了英国煤油销售市场的三分之二。英国商人塞缪尔于1896年成立了石油公司,为了避免被标准石油公司吞并,与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合并成立了皇家荷兰/壳牌集团。同时,在英国的殖民地缅甸也发现了石油,苏格兰商人组成了伯马石油公司开采,但是缅甸的石油产量还不到世界总量的1%。当时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炼制成煤油作为照明的燃料,它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还远没有像后来那样发展起来。

——摘编自江文娟《略论英国石油工业的早期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英国“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能源转型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后期英国石油能源生产和使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1世纪时,法国的城市仍然处于封建领主的控制之下。13世纪以来,法国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向国王缴纳赋税。这一现象(     
A.促进了等级君主制的形成B.推动了庄园经济的成长
C.使法国民族国家日益巩固D.加剧了法国的割据局面
6 . 中国和越南共同宣布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新定位,在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下列关于越南说法正确的是(     
A.越南得到南宋承认获得藩属国
B.建立李朝并模仿中国制度设置官吏
C.1884年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D.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生发起了反对美国侵略越南运动
2024-02-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寒假返校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9年,考古学家在殷都宫殿区以东数百米的后冈发现了一座奇怪的“墓葬”。这座圆坑墓穴共有三层,掩埋了73具尸骨。发掘者认为,这应该不是墓葬,而是一座祭祀坑。后冈祭祀坑的发掘,一定程度印证了《史记》等史书记载的商朝存在“人牲”献祭的风俗。这表明(     
A.人们对于早期文明的认识,是从考古发掘开始的
B.文字史料需要得到考古的支撑,才显得真实可信
C.“地上”“地下”史料相印证,增加史料可信度
D.根据史料实证原则,史实会随着史料发掘而改变
2024-02-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据英国学者傅兰雅统计,从1871年至1880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已刊印译书98种,235册。这些译书(     
①以军事、工程等方面为主②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展开③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④促进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A.①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4-02-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末,康有为对于以农立国论调批评道;“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因此力主将中国“定为工国”。他在《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进而提出:“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变事而已,非变法也。”“若决欲变法,势当全变”。梁启超提出“以工立国”。他还斥保护关税政策是“病国之道”,认为自由贸易乃“天地自然之理”。严复出于经济自由的需要,认为政治民主权利乃其保证与前提。

张謇宣称:“实业者,西人赅农工商之名。”他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人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工固农、商之枢纽”,“非此不能养九州数百万之游民,非此不能收每年数千万之漏卮。”

对于“依靠国内自筹资金而不必借外债”、“借外债足以引起瓜分”、“让外商赚钱中国吃亏论”、“借外资有回扣损失”等论调,孙中山一一予以了批驳。他还指出,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因此走出闭关自守的藩篱,以溶入世界性经济之中。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的国际地位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

——摘编自苏全有《论晚清海洋经济思想的嬗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2-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返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所叙乃北宋历史,共十八卷,题名宋李焘著。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为伪书,观点如下:首先《宋史·艺文志》目录及《宋史·李焘传》,均未载此书。第二,体例与《宋史》全文约略相似,而阙漏殊甚。因此,提出,这是民间书房私自刻写的书,因李焘撰有《续通鉴长编》,托其名以售欺也。此书当为元人所作。据此可知(     
A.考证作者的经历是辨伪的关键B.官修的正史是史书考辨的重要资源
C.伪书因主观造假不可用作史料D.历史记载互相矛盾,则必存在伪史
2024-02-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返校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