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匈战争中所谓的“以夷制夷”,就是汉王朝联合利用其他少数民族对匈奴展开攻势,该战争策略在西汉时期就已被运用。……东汉章、和二帝时期,“(南北匈奴)仇衅既深,互伺便隙,控弦抗戈”。 南匈奴上书汉王朝出兵之时,耿秉就言曰:“今幸遭天授,北虏分争,以夷伐夷,国家之利”……由于班超等人对西域的经营,时鄯善称臣,于阗、疏勒归服,汉庭“威震西域”。 汉章帝章和二年,北匈奴大乱,南匈奴单于向临朝称制的窦太后提出“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 汉章帝章和二年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

——摘编自孙亚男《窦宪出击北匈奴战略研究》

材料二:

时间概况
2013 年以来中央多次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差别化的特殊政策,以促进新疆、西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4 年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25 条政策意见
2017 年中央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要求攻克“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堡垒,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给予高度关注;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编自赖龙波《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发展逻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西汉王朝在汉匈战争中对“以夷制夷”策略的运用。概述窦宪出击北匈奴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民族工作的措施,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工作主题的角度,说明党和国家将着力点放在上述方面的原因。
2 . 20世纪 30年代,英、法、美分别组成了英镑集团、法郎集团、美元集团,彼此对立,每个集团内分别以英镑、法郎、美元作为参与国的重要储备货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
②多元货币集团影响国际贸易发展
③经济大危机破坏世界金融秩序
④金本位制崩溃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 . 中国古代某医学著作中有如下记载,据此判断该医学著作最有可能是(     

草部

青蒿、人参、当归、三七、黄连、决明、龙葵、芍药等

谷部

稻、小麦、玉蜀黍(玉米)、大麻、大豆、红曲、沙蓬等

菜部

苜蓿、木耳、莴苣、胡瓜、竹笋、冬瓜、甘薯、苦瓜等

果部

葡萄、甘蔗、木瓜、山楂、荔枝、胡椒、西瓜、甜瓜等
A.《肘后备急方》B.《神农本草经》C.《唐本草》D.《本草纲目》
4 . 近代法学家梅汝璈先生在《〈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一文中谈到,“《拿破仑法典》以罗马法为基础辑集了多种法律、命令、习惯、法理而成,全典共计2281条,分人、财产、财产取得之各种方式等三篇,内容之广泛,实不多见”,其“所以能供许多国家做模范,且历百余年而不至根本动摇者,或正以此”。由此可见,《拿破仑法典》(     
①使以成文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②对后世法律制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③传播了欧洲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理念   ④旨在保护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之不竞,始焉起于黄袍加身而上位的太祖之猜忌也。北宋自宋真宗时起,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为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下,大量养兵。荆公(王安石)立志改变“弋百年之积,惟存空簿”的局面,以为国民经济所以日悴者,由国民不能各连其力从事生产也。公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以富其民而致天下于治。……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不多),良以此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 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 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

——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农村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和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困境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农业的发展状况具有决定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农村存在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和分配中的严重平均主义等弊端,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比较缓慢。1978年,全国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农村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亿万农民为改变农村面貌和自身命运,勇敢冲破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从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之不竞”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括王安石变法为改变“弋百年之积,惟存空簿”而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领域的措施,并概括这些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2024-01-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校教研共同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稳步推进,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以下不属于21世纪改革开放新战略或新思路的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2024-01-11更新 | 23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七校教研共同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助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

——杜佑《通典》

材料二   清承明制,随着清政府对全国统治的建立与巩固,养济院制度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统治区域的扩大,边疆一些地区也被纳入这一救济体系。随着待收养人数的增加和财力增强,清政府开始收养额外孤贫。乾隆二年(1737年)规定:“令各保甲,务将实在孤苦无依者……呈报州县官,除验补足额外,其有浮于额数者,亦收养院内。”此后,各地养济院名额就由额内与额外两部分组成,额外也纳入正常管理,从而使养济院制度发展进入高峰期。但制度运行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使本来就有限的收养能力进一步打折扣。统治者在继续维持这一制度的同时,大力提倡民间办理慈善事业,以普济堂的推广来补养济院之不足。

——摘编自刘宗志《浅析清前期的养济院制度》等

材料三   第七条   本条例所规定之劳动保险的各项费用,全部由实行劳动保险的各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承担,其中一部分由各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直接支付,另一部分由各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缴纳劳动保险金,交工会组织办理。

第二十条   凡对本企业有特殊贡献的劳动模范,及转入本企业工作的战斗英雄,经工会基层委员会提出,并经各省、市工会组织或产业工会全国委员会的批准,得享受下列较优异的劳动保险待遇……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2月颁布)

(1)写出材料一中“西京”“东京”的具体所指,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隋代置仓的两种不同类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养济院制度在清代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社会力量救济活动的侧重点及其具体体现。
(3)围绕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提炼一个主题,对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予以论述。
2023-08-28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浙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清华简”出,则先秦史认识别有洞天。清华简《系年》存在着“周乃亡”即幽王身死后周亡和“周室既卑”两种不同叙事。有学者指出,《左传》和古本《竹书纪年》均未直接提及幽王亡周,尤其《左传》直接以平王东迁持续周室王统,显然并不认为幽王死而周亡,其言“王嗣”“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都是说春秋周室依然是天下共主。有学者在梳理《诗经》《国语》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周亡”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末,是当时知识分子结合历史经验对时局做出的政治预测。同时,《系年》两种叙事并存,在《国语·郑语》中也有类似情况。进而有学者研究指出,“周亡”指作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的灭亡,“周室既卑”指作为诸邦之一的周邦衰落,两者并存根源于上古多邦并存的国家结构。这说明(     
A.“清华简”对先秦史研究大有裨益,历史谜团会“迎刃而解”
B.对文献的合理解释,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综合考量
C.对产生的学术争论,需以新发现史料为依据终成“一家之言”
D.涉及新发现的史料,如果颠覆传统的认识就毫无史学价值可言
9 .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是人才不断喷涌的时代见证。下列有关书院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在唐代书院中最著名
B.书院讲学是理学家在社会上传播理学的唯一方式
C.古代书院与欧洲最初的学校奠定了分科教育基础
D.南宋朱熹曾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白鹿洞书院揭示》
10 . 一份18世纪末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指出,这些宿舍的恐怖景象是很难描述的:一个新从乡间来的房客往往睡在前一住客留下来的、尚布满传染病菌的床上,或者刚刚抬走一具患伤寒而死的尸体的床上。该调查报告反映了(     
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性流动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
②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
③曼彻斯特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④城市化进程中工人生活状况未有实质性的改变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3-08-28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浙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