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5 道试题
1 . 以下是不同年份主要国家失业率统计(资料来源:国际联盟,世界经济考察)

该数据资料可用以研究(     
A.德国法西斯的起因B.危机和二战的关系
C.日本受冲击的影响D.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2024-03-1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2017年国内外粮价状况图示
当前粮食价格倒挂问题仍较为严重

——资料来源:农业部,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该状况(     
A.根本原因是国家的粮价保护B.说明深化经济改革的必要性
C.体现美欧对我国农业的打压D.有利于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
2024-03-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自票拟制度形成以来,阁票由宦官呈皇帝,皇帝应亲览亲批于章疏下发,但极难有一个皇帝做到这一点。“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取决于内监之批红”。为此内阁必须与宦官结成某种相容的默契,在极端情况下则会形成宦官干脆自行票拟批答的局面。这反映出明代(     
A.政治运转出现失衡B.权力重心发生转移
C.皇权进一步被强化D.内阁丧失议政功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05年前社会舆论认为“今试向执政诸公语之,当改专制为立宪,鲜有不怒且叱者”,而1905年之后关于立宪政体“其倡者一二无赖,而和者乃遍中国,相与鼓吹张皇之,已深入于士民之心。”并有担忧中国的立宪有“专务虚名”而“藉以为应酬之用”的倾向了。这一现象(     
A.反映立宪实质是政治骗局B.反映出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C.得益于清末新政直接推动D.表明立宪成主流政治选择
2024-03-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诗经•商颂》中记载:“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阿衡:王的监护官),而西周成王时也出现了“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王室,以尹天下”的现象(师、保均为周官,掌西周军政大权;尹:治理)。材料表明商周时期(     
A.形成了王与诸臣共治天下局面B.最高统治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
C.治国实践孕育着中央集权思想D.权力的分配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思想家们对何为共同秩序,对控制贵族家族的野心,及民众的暴力行为都做出了一般性规定,这一有关秩序的思想力求做到的是理性,并以客观观察为依据。这一历史现象(     
A.使人的理性摆脱了信仰的束缚
B.把人从宗教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C.蕴含着希腊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D.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理性反思
2024-03-0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清末以来,以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为目标的群众运动时有发生,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具体问题,限于某一地域的斗争。但这场运动却是为争取整个国家的主权、争取国际平等地位的斗争,这是在民族觉醒的更高层次上展开的斗争。材料所说的这场运动(     
A.揭开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D.导致民主革命性质发生转变
2024-03-0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2年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切断中国接受外援的惟一通道滇缅公路。美国临时开辟一条从印度东北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驼峰”到昆明的中印空运航线,以确保援华物资经印度源源不断地空运中国。1943年11月开罗会议期间,美、英达成协议,决定从缅甸北部陆上开展反攻,以打通中印公路。1943年底,史迪威将军率领的以中国驻印军为主力的中美联军从印度向缅甸推进,在英军和从云南出击的中国远征军的配合下,于1944年8月一举攻占缅北军事重镇密支那,收复缅北大部分地区。1945年1月下旬,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啘叮会师,中印公路完全打通。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第五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打通中印公路行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打通中印公路行动的作用。
2024-03-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19世纪上半叶山西高平县正堂禁桑羊碑情况表(部分)。该表信息折射出当时该地(     
碑刻名称刊立时间禁示内容处理办法
永禁事碑嘉庆九年(1804)永停桑羊乡保地甲,指名密禀,以凭严拿,按律究治
禁事碑嘉庆二十三年
(1818)
潜入禁场,砍伐桑株,以及牧羊纵放,咬食桑枝,给示严禁乡地指名禀案,以凭重究
永禁事碑道光六年(1826)纵其牛羊,朝夕迭至,大小树茂者复枯,后者难继,合行严禁许尔立即拿获送案,定行重究,决不宽贷
A.重农政策的废弛B.乡村自治的发展
C.基层吏治的败坏D.人地矛盾的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