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2022-11-16更新 | 4381次组卷 | 5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表所示的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的新疆(     
A.丝路贸易盛况空前B.天山南北实现了统一
C.民族交往时断时续D.与内地联系得到加强
2022-08-3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剑桥欧洲经济史》载:“(欧洲)整个11世纪到15世纪期间,贵重金属的供应似乎一直未能跟上货币需求增长的步伐……不管是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中世纪社会都一直受到货币短缺的威胁”。由此表明(     
A.欧洲贵金属资源的匮乏B.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C.欧洲贸易处于出超状态D.社会变革具有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
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
2022-08-31更新 | 4011次组卷 | 40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英国工业革命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分化引发的严重后果,有识者都已经预感到了,社会解体的威胁也已经被各种政治色彩的人都看到。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A.变革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B.导致贫富不均,加大变革难度
C.激化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变革D.壮大资产阶级,形成责任内阁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刺激推动了欧洲联合的历史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各种欧洲联合组织、运动中,以奥地利贵族卡莱基领导的“泛欧”运动最为著名。在卡莱基看来,战后世界上形成了美、苏、英联邦等洲际规模的联合体,如果欧洲国家想阻止自己的衰落趋势,加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必须联合起来,成立“泛欧联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卡莱基一共召开了五次“泛欧”大会,邀请欧洲各界精英共商欧洲联合大计。“泛欧”运动形成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日后欧洲一体化的正式启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舆论基础。在欧洲联合运动的有力推动下,19299月,时任法国外长白里安在国际联盟会议上提出,建立“某种欧洲联邦”,并于19306月向欧洲的26个国家正式提交了备忘录。这是“欧洲”思想第一次上升到民族国家政府的层面,因而在欧洲联合的历史上,白里安的“欧洲计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从两次大战间欧洲各国总的政策走向上来看,欧洲并未脱离分裂、战争的轨道。

——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历史进程》

材料二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19476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联合历史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欧美国家产生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并说明这些矛盾发展产生的结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学者布劳特认为,西方世界的烟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理大发现后列强对美洲、非洲和亚洲人民的残酷殖民掠夺与盘剥,是殖民地人民的累累白骨和美洲等地的贵金属及种植园造就了西方世界的整体崛起。到19世纪末,随着德国、日本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殖民瓜分的行列,要求分享“阳光下的地盘”。这不仅引发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瓜分狂潮,也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殖民体系也孕育了促使其自身最终走向灭亡的种子。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殖民体系因此逐渐瓦解。在这一进程中,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政策发生了变化,老殖民主义政策演变为新殖民主义政策。“新殖民主义不进行直接统治,而是承认政治独立”,“采取各种方式尤其是隐蔽的方式进行间接支配”。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体系中的现代民族国家,不仅把民族国家体系的范围扩大到全球,而且使民族国家体系成为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三类国家体系。

——摘编自刘青建《试析发展中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兼论殖民体系瓦解的经济根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殖民体系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及影响。
8 . 二战后,随着民族独立的浪潮扩大,以阿尔及利亚、印度为代表的殖民地先后独立成功,除了加强区域合作外,还经常一起召开会议呼吁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到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秩序,联合起来反对强权政治。这些现象(       
A.表明霸权主义威胁已经解除B.标志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C.反映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D.说明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三省间的纠纷,贞观初年即已出现。为避免中书、门下二省的纠缠不休,皇帝就将二省合在一起议事,这就是政事堂。其后,皇帝又以他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该做法(       
A.逐渐缩小了尚书省职权B.强化了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C.便于皇帝全面控制朝政D.为变革选官制度奠定基础
10 . 某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的国家形式及其结构表现为一种共主政治秩序,即“在一定地域内诸邦国中的最强者及其为首组成的联盟”“诸邦国并不直接构成共主政权下的政区,但在政治(包括宗教祭祀等)经济上存在一定的从属性规约联系”。据此可知,夏、商、西周时期(       
A.地方治理体系较为松散B.君主权威逐渐削弱
C.政治统治呈现等级色彩D.中央集权雏形初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