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4 道试题
1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65次组卷 | 12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2024-03-29更新 | 323次组卷 | 90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2024-02-28更新 | 900次组卷 | 8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陈振中先生的《先秦手工业史》的统计,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区、市)约423个地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167件以上。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器使用日益普遍B.水稻种植范围拓展
C.冶铁技术不断进步D.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2024-01-04更新 | 120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下表反映了(     
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2023-12-10更新 | 261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并被市民所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023-09-16更新 | 172次组卷 | 64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1年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定律;1864年麦克斯韦建立电磁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现,引发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无线电的发明。

——摘自李佩珊、许良英主编《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

材料二  1884年,美国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870-1940年,城市人口由占全国人口的25.7%升至56.5%。1929年,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8.5%。1921年,占人口1%的富豪拥有国民财富的59%。20世纪初,美国通过经济渗透和军事侵略,猖狂地向拉丁美洲和远东扩张。

——摘编自徐玮《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命》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及其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
8 . 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份额由1978年的1.7%上升到2012年的11.3%。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C.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
2023-09-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以说,“一战”结束时就埋下了“二战”爆发的种子,地点就在巴黎凡尔赛宫。种子的萌发还需要空气、水、土壤等外部条件。

——摘自思不群《二战全史》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者经济的。

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1)“二战”爆发的“种子”“外部条件”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宣言。
2023-09-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

材料二  2017年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3月23日首次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图1所示乔冠华“仰天大笑”的原因是什么?图2所示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2)两则材料反映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2023-09-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