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1986年,北京市物价局规定,按照商品价格形式,分别使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统一商品标价签。其中红色为国家定价,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蓝色为国家指导价,用于国家不作统一分配的商品;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商品标价签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B.市场调节经济的初步探索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D.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配合减租运动和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生产运动,人保西南区公司选择北碚重点进行耕牛保险的典型试验。公司与农牧试验机关结合,1950年北碚承保耕牛1000余头中,由于保险公司免费进行防疫注射和治疗,耕牛死亡率由4%减低为 0.1%。据此可知,新中国保险业的探索(     
A.配合了社会主义建设B.彰显了社会制度优越
C.提升了民众政权认同D.实现了农村经济飞跃
3 . 19世纪50年代,原先产棉布甚少的云南洋纱排挤土纱比洋布排挤土布的现象更突出,且云南存在尚多的闲散劳动力,致使“本省制棉”也“转售外人”,永昌的五色绵和采帛、丽江的氆氌、东川的苗锦等一时间声名鹊起。这说明当时云南地区(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快B.近代化因素助推传统经济发展
C.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较低D.洋布排挤土布受制于原料成本
4 . 21世纪以来,基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思维的数字史学勃兴,对传统史学构成挑战。学界普遍认为:数字史学的核心是技术,只有结合史学理论、正确的价值判断才能推动史学研究走向未来。这表明()
A.数字史学背离史学研究方向B.数字技术限制了史学的创新
C.数字技术创新主导史学研究D.数字史学不可缺省价值判断
5 . 【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材料二

北魏疆域图

材料三   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

——摘自《洛阳伽蓝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
6 . 1947年9月,中共中央指出:“平分土地利益极多,办法简单,群众拥护,外界亦很难找出理由反对此种公平办法,土地政策过渡到平均分配土地的新时期”。这一项政策的推行(     
A.完成了农村土地改革B.壮大了人民解放军队伍
C.加速了工作重心转移D.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从1853年开始,上海的地价一直飞涨,十年涨了十倍,很多商人靠做房地产赚了钱。外国人所著的《出卖上海滩》写到:油漆未干,中国人已经住了进去,他们带来了孩子、鸟笼,开了商店,做了生意。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当时(     
A.动荡的政治局势B.中外条约的签订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世界市场的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69年,中央政府将全国划分为10个经济协作区域,并命令每个协作区域建立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1973年,中央政府将经济协作区域合并为6个,并放缓了建设步伐。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我国(     
A.已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B.外部环境趋向缓和
C.纠正了“文革”极“左”思潮D.政府调整工业布局
2024-02-18更新 | 487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辰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38年3月起,画家黄尧在《华西漫画》上发表长篇连载漫画《孤岛追悼记》,有的描绘上海普通百姓饱受列强欺辱的惨状;有的描绘腐朽阶级无视侵略行为,依旧沉迷享乐;有的描绘汉奸商人为侵略者服务还趁机发国难财等。作者旨在(     
A.发掘艺术的政治功能B.批判国民党的腐朽
C.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D.揭露侵略者的暴行
10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与此论断相关的史实是(     )
A.中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达成“九二共识”谋求统一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