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塞西尔·詹金斯认定“18世纪的法国是个矛盾体”,因为一方面凭借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与高雅的文学沙龙,法国成了欧洲羡慕的对象;另一方面,法国有着深层次的结构及财政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与社会及宗教矛盾相结合。上述“矛盾体”的判断主要诠释了(     
A.法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B.法国爆发革命的深层原因
C.欧洲启蒙运动的发生依据D.欧洲干涉法国革命的理由
2023-03-25更新 | 33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暑假作业检测)历史试题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和军阀混战,中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和危机之中,救亡的政治思潮纷纷涌现。“省自治和联省自治”成为20世纪初期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其方案是由各省民选省长,制定省宪法,确立省自治,进而通过联省自治谋求全国和平统一。各省军阀纷纷表示拥护省自治,旨在“利用民气,以图自保”。湖南军阀谭延闿首先宣布自治,西南各省军阀相率仿效。资产阶级应军阀之邀参与制宪,或著文立说,各抒己见。章太炎发表文章指出“近世所以治乱者,皆由中央政府权籍过高,……联省自治由本省人充当本省的文武官员,……自无争位攘权之事。”胡适则通过文章提出“军阀权限太多,中央无力制裁军阀。根据省自治的联邦制,……增加地方的实权,使地方充分发展其潜势力,来推翻军阀……已经可以成为号召的旗帜了。”1923 年,随着曹锟贿选当上总统,公布《中华民国宪法》,“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破产。

——摘编自程舒伟《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分析“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资产阶级思潮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受到地方军阀拥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救亡思潮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解释。
2023-03-17更新 | 21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封建皇室和各级官府在宫殿、官署、陵墓等建筑上耗费的大量木材,主要依靠役卒、刑徒采伐天然森林获得,其余则向民间采购。官府的木材需要带动了木材贸易的活跃,商人和部分官员积极参与贩卖木材,谋取暴利。受采伐与运输技术的限制,木材多为就近取材,以本地的名贵木材为主。人口稠密的长安、洛阳地区的重要木材供应地,就是关中西部的陇右地区,这带动了关中地区的一些交通便利的城市成为木材的集散地。然而,由于秦汉时期在林业生产上存在的重采伐、轻种植的倾向,这对黄河流域的森林资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这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木材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罗启龙《秦汉林业若干问题研究》等

材料二明代木材贸易吸引了资本雄厚的徽州商人的参与,徽商取代官府成为木材贸易的主导方。为扩大利润,徽州木材商人买下山场,雇工造林、管理、砍伐,实现了植树和贩材的有机结合。明中期以后,木材市场进一步扩大,对不同类型、不同品质的木材需求日多,尤其是平民生活需要的家具与燃料用的木材。所以不少徽州木材商人深入川、湘、云、贵、赣、闽等地采购,然后沿长江水道及海路转运到长江中下游各大城市,这带动了武汉、芜湖、南京、镇江、上海、杭州等木材贸易枢纽城市的繁荣。

——摘编自梁明武《明清时期木材商品经济研究》等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与明代木材贸易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木材贸易繁荣的原因。
2023-02-1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等3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二

图1 949-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变化                                                               图2 1949年-2019中国人均粮食粮食占有量

----据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过渡时期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5 . 中国古代漕运

“漕”原指在天然或人工的河道上运输物资,后来随着各王朝统治的需要,从地方上征收粮饷以及各种进贡的物资,将其运送到京城或前线,这些都属于漕运的范围。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漕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咸丰二年(1852 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清政府宣布,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而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漕粮则一律按每石折银一两三钱为率,改折征收解京或者就地拨充军饷,这样一来,继续征收实物漕粮的只有改行海运的江苏、浙江两省份。庚子事变后,列强在谈判赔款筹集问题时,要求清朝从漕粮中提取赔款,且朝堂上亦有诸多官员提议折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漕改用火车,由天津运往北京。在内外压力下,清朝最终于光绪二十七年宣布全漕改折,漕粮河运至此终结。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清代漕粮河运废止的原因。

材料三   201912月,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计划(2018-2022)》明确提出,要保护建设张家湾古镇,展示运河古镇历史风貌,打造漕运文化特色小镇。


张家湾在“州南十五里”,“以元万户张煊督海运至此而名。今东南运艘,由直沽至河西务,凡百十里,又百三十里至张家湾,乃运入通州仓”。

——《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等人著)


张家湾城位于“潞河下游,南北水陆要会。自潞河南至长店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

——《钦定日下旧闻考》(乾隆命人根据《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而成)


北运河上“漕艘栉比,廩粟云屯”。张家湾以西的漕运终点通州,则为“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也”。

——光绪年间《通州志》



“山西会馆”匾额
该匾额系两块长方形石块合成:上为“山西”,下为“会馆”,发现于通州,现存于通州博物馆。


《清代北运河漕运图》



《潞河督运图》,绘制于清朝乾隆年间,图中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八百二十余人,岸上码头、衙署、店铺、银号、酒肆、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林立。
(3)任意选取材料三中的三则史料,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张家湾古镇的价值。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本身并没有为中国提供足够的实行社会主义运动的阶级条件和理论条件。但是,时代和环境客观上促使中国广大进步知识分子只能选择社会主义作为未来国家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俄国共产党在远东各国推动共产主义运动的努力和中国少数激进知识分子急于尽快从根本上改造社会的愿望,就不可避免地结合起来了。来自俄国的理论、经验和援助显然大大地满足了中国共产主义者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要,使他们能够运用主观的力量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和组织。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

材料二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莫斯科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的城市暴动,但接连遭到了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1928年1月23日,朱德和陈毅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他们合并后的部队组成了红四军,以朱德为司令,毛泽东为党代表。从此,诞生了闻名遐迩的朱毛领导。同年7月,他们将司令部迁到江西瑞金,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苏维埃政权。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革命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表中数据,最可以用来解释美国(     
工业产值铁路里程生铁纺织品食品
北方90%70%93%94%67%
南方10%30%7%6%33%
A.北方内战获胜的原因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前夕的南北矛盾D.邦联体制的弊端
2022-11-27更新 | 32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

材料一     工业革命焕发 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   18 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民国初期的“府院之争”,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国家机构之间为争权而发生的矛盾冲突,在资本主义民主体制下是一种常态。但是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和的民国,则不能不有其特殊原因。这里的“特殊原因”主要是指(     
A.古代帝王权力观念根深蒂固B.临时约法在制度设计上的不足
C.黎段二人政治性格上的缺陷D.美日对中国政局的插手与干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至宋元时期北民的大量南迁,以及南方人口的自然增长,使该地成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终致人满为患,于是出现了明初政府组织的移民潮。明太祖将江、浙、皖、精等地数十万人民移至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黄淮间地区,又把山西和山东东部地区的人民移往河北、河南和山东西部等地。同时,在长城一线设置了9个边镇,设立卫所、移民屯边,规模达千万之多,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摘编自唐克周《中国古代移民问题初探》等

材料二   清军入关,东北人口大减,土地荒芜。顺治初年清政府“招徕流民”垦荒以开发东北,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以减免税等政策鼓励移民。为了维持满洲固有的风俗以及保护满洲旗人的生计,1668年康熙皇帝下令永远停止在辽东招民授官,东北地区进入了封禁期。清政府甚至企图通过“清边”之策来阻止流民出关,但效果不甚理想。1861年东北地区部分开禁后,特别是日俄战争爆发后,东北地区的移民急剧增加。清政府在吉林、黑龙江两省都设立了招垦局,统一管理移民事务,因此关内北方各省的贫苦农民更加“蜂攒蚁聚”,聚族而居。光绪时东北完全开禁,闯关东的中原流民如洪水般涌入,使东北人口激增到1000余万。

——摘编自李艳男《清末民初东北关内移民与社会变迁浅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移民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关内东北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