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如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政治:商鞅变法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2023-10-10更新 | 138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正常的海外贸易,一度陷于停顿。

——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与中国的联系在一起的。周恩来曾义愤填膺地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平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普通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编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四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初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并指出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并分析其制定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
2023-09-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76年,比利时倡议召开了有比、英、法、德、意等国“探险家”参加的“国际地理学会议”,会后成立了“国际探险和开化非洲协会”。1879—1884年,刚果河流域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比利时占领。上述过程(     
A.使非洲沿海开始出现殖民据点B.实现了刚果河流域向文明过渡
C.表明了比利时独享非洲的利益D.推动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4 . 如表所示为唐代部分边塞诗名句摘录。这些诗句展现了(        
诗人诗句时代
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初唐
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盛唐
李益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中唐
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
A.强烈的入仕意愿B.对劳动者的同情
C.战争的残酷场面D.深厚的家国情怀
5 . 下列是1950--1990年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变化。这反映出联邦德国(     
A.农业呈现衰退趋势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产业结构发展畸形D.人口老龄影响就业
6 . 下表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状况(部分)。这反映了当时亚非拉国家(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亚洲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拉丁美洲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A.重在反对封建政权B.民族民主意识强化
C.摆脱对美国的依附D.形成联合斗争局面
7 . 《剑桥欧洲经济史》有段评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该时期是(     
A.17世纪后期B.18世纪后半期C.19世纪前半期D.19世纪后半期
2023-07-10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乐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16-17 世纪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言论。这些言论重在(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与其做愚蠢的聪明人,不如做聪明的愚人。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完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A.倡言人性B.讴歌科学C.宣扬民主D.呼唤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古代波斯帝国修筑了众多驿道,中国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罗马帝国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古代帝国修建大通道意在(     
A.强化地区控制B.发展商业贸易C.推动文明交流D.方便民众生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尔干半岛南部地狭多山,小块平原受山隘阻隔,交通不畅,封闭分离。希腊人先后在此建立起二百多个城邦,这些国家通常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联合周围村落而组成,一般都是小国寡民,一城一邦,希腊城邦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的古典时代,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在农耕文明发展的基础上,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和巴尔干半岛北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国一方面继承了此前亚述、新巴比伦、米底和埃及等先驱者的遗产,实行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与税收系统;另一方面,帝国首次把古代埃及文明区、两河流域文明区和古代印度以及希腊文明的部分地区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帝国中,促进了埃及、西亚、希腊和印度等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摘编自晏绍祥《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上古中古史内容解读(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希腊“没能像东方那样由小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我们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