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玉米、甘薯、马铃薯是美洲农夫赠给世界的三份大礼,同时花生、可可、番茄、南瓜、凤梨以及几种豆类也传到世界各地;而美洲则从欧亚大陆获得了小麦、燕麦、大麦等谷物以及柑橘类水果,甘蔗、咖啡和棉花也进入了美洲。这些现象表明(       
A.美洲地区有独特的农作物种植体系B.美洲地区原有社会体系走向解体
C.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D.跨区域大范围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B.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政协会议的职能发生转变D.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2024-01-29更新 | 40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 年和1870 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接受金钱与其他贵重物品。英美文官制度改革(     
A.完善了英美的政党制度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有利于英美政治运行的稳定D.削弱并杜绝了英美政府的腐败
2023-12-08更新 | 330次组卷 | 6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科举分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与重点在于推荐(所谓“乡举里选”)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德”“名”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绩选拨人才,显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

——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在当时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竞争考试的观念均与中国有关;议会内外都认为考试制度是中国创立的制度,而且没有人加以否认;没有任何其它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展权。

——改编自“(1855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议院辩论记录”

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了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的思想。他曾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救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孙中山完成了从科举考试到文官考试的对接,奠定了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基础。他的文官考试思想和他下令规划、公布的考试法规,不少重要内容后来为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所沿用。

——摘编自《孙中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贡献》(《光明日报》)


(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重大历史进步”之处,扼要说明科举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西方文官制度采纳的中国古代科举制中的若干重要理念,并结合19世纪中期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当时英国举行“文官制度改革议院辩论”的重要背景。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提出“以考试权独立为核心的文官考试”思想的缘由,并简析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5 . 如表为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这一历程突出这反映了(     
时间历程
1979年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01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A.民法典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完善B.民主和法制是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了有效贯彻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
2023-10-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此举意在(     
A.推翻清朝统治B.消除变法阻力C.实现救亡图存D.追求自由平等
2023-10-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7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此举旨在(     
A.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促进工农民主政权发展
C.适应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D.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023-10-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英国的这一变化体现了(     
A.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B.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清廉政治氛围已经形成D.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
2023-10-1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为公元800年教皇为法兰克国王加冕的情形,这一现象反映了(     
A.教皇干涉国王任免B.王权受到教权制约
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政教分离基本实现
2023-10-1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公元前343年,罗马通过一项决议,一方面禁止同时担任两种官职,另一方面禁止在10年内再次担任同一官职。这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A.注重权力制约B.贵族寡头政治的特征浓厚
C.轻视社会治理D.罗马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023-10-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