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2022年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舞选手服装设计的创意均出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取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太平江山”画意。这表明
A.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B.中华文化不断传承与创新
C.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D.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2022-04-10更新 | 2291次组卷 | 4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家谱发展迅速,出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谍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A.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B.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C.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D.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2022-04-10更新 | 1211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人评论,18世纪后的英国政治体制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的体制。下列选项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国王不得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B.国王权力开始受到议会的限制
C.内阁成员既是议员也是政府大臣D.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长官任命下属的制度流行。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并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命。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A.选拔人才方式与加强中央集权相适应B.选拔人才的标准从重才学转向重门第
C.选官制度的变革提高了地方官吏职权D.制度不断创新保证了隋朝的长治久安
2021-05-12更新 | 797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33年,美国社会围绕联邦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一场争论。右图是当时的一幅漫画,图中城门上的字意为“美国宪法”;城墙上方的字意为“美国公民”;冲向城门的驴子(借用“特洛伊木马”的典故)身上的字意为“新政”“暴政”。该漫画的寓意是
A.批评新政企图突破美国宪法的限制B.反对政府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C.赞成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政策D.敦促政府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市场
2021-05-12更新 | 402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唐朝审美风尚
时间史料
贞观十四年(640年)《步辇图》中为太宗抬辇、撑伞和执扇的宫女身材纤瘦婀娜
贞观十七年(643年)长乐公主墓出土的女俑体形修长,面部清秀
武则天时期《旧唐书》载:“(太平)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武)则天以为类己”
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游春图》中虢国夫人姊妹均为丰颊硕体,富态典雅。《旧唐书》称虢国夫人姊妹“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
晚唐时期徐凝《宫中曲二首》云:“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
文德元年(888年)唐僖宗陵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体态清瘦

(1)上述史料反映了唐朝女性形象的一些变化,请概括这些史料的总体特点。
(2)阅读材料,就唐朝女性“以胖为美”这个问题,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021-05-12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78—1985年,中国扶贫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政府通过调整农村土地制度、疏通农产品流通机制等方式,激发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动力。这一阶段扶贫工作的特点是
A.以合作化的集体力量来对抗贫困B.国内扶贫与国际组织援助相结合
C.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工作D.以政府救济为主要手段
2021-05-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2020年12月16日,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纪念日。他的音乐被誉为英雄主义和正义斗争的艺术象征。下列选项对贝多芬评述正确的是
①生逢文艺复兴时期,其作品倡导个性的解放
②《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是其代表作
③他的音乐表达了追求自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④其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5-11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金融中心与世界金融体系

材料1912年,中国银行在北京开业,并赋予了中央银行的地位及相应特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北京、天津还增设了许多商业银行。北京和天津的金融地位已高于其他地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适当分离,把上海发展为金融中心的方针,设立中央银行于上海,并把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总行南移至上海,并增加官股、指派官股董事监事。1928年,北平(当年北京改名为北平)某银行的营业报告写到:“北平入春以来,因南北军事未经解决,交通又复阻滞,以致银根枯窘,各业均受影响,倒闭时有所闻”。

——摘编自吴景平《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区域变迁》


(1)依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转移,并结合所学分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金融中心转移的原因。

材料   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召开,66个国家代表与会。英国企图让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承担保持世界金融货币平衡的义务,从而维持英国自己的主导地位。

4月19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实际贬值41%,英法担心自身经济利益受到严重冲击,迫切要求召开国际会议以稳定汇率
6月12日,会议召开
6月14日,英法美达成初步协议:将美元稳定在4美元合1英镑的水平,允许上下浮动3%
6月17日,罗斯福总统来电反对此协议,称“要实现稳定货币的最终目标不能只靠三四个国家的努力,需要在世界范围采取行动”
7月3日,罗斯福总统再次来电,提出“固定汇率也不是正确的答案。我们必须做的是……方便产品交换、互通有无”
7月27日,宣布无限期休会,实质性问题未达成协议。会后,英帝国的成员国组成英镑区,法国为首的黄金集团则形成了更加充分的保护圈,美国则先后与28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

——摘编自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2)结合所学,为1933年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撰写一份解说词。
2021-05-11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双屿港与全球贸易

材料一明初,政府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宁波等地的市舶司,只允许有朝贡关系的国家来华贸易,严禁民间与外国贸易。然而,沿海商人为了生计,仍冒险与外商进行走私活动。1517年,葡萄牙遣使来华要求通商,因不在朝贡国名单中被驱逐出境。葡萄牙人只能在海上与中国走私商人交易。

之后,中国商人引葡萄牙人来到宁波港外的舟山群岛,葡萄牙人未经明政府的允许,就将六横岛和佛渡岛开辟为双屿港,并在此建房、修港口、成立自治的市政机构。来自美洲、欧洲、日本的白银、珍珠、皮货等源源不断运到这里,向中国走私商人换取丝绸、瓷器和茶叶等,逐步形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国际自由贸易港。

1548年,明朝政府派兵攻入双屿港,用木石“筑塞双屿港而还,番舶后至者不得入”,这个国际自由贸易市场自此消失。其后,葡萄牙继续寻找新的中西贸易中转站,1553年获得澳门租住权,最终葡萄牙和西班牙构建了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钩织出一个全球贸易网络。


——摘编自王颖《双屿港命运与东西方历史的分野》等

材料二16世纪重要商路示意图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评析双屿港的兴废。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对欧洲商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