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2024·吉林·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党的建设上,古田会议开辟了思想建党这一独特道路……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新党员入党的条件,具体规范发展新党员的方法和程序,以严格的组织把住党员质量关……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党组织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范围,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组织中担负着红军政治领导的作用,决议提出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确实成为“领导中枢”……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要求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等任务,规定了红军政治工作和政治机关的重要地位,规定红军处理内外关系的准则,提出要加强对官兵的纪律教育,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等。

——改编自窦道琴《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兵役制发展(部分)

1978年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武器装备部队,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的士兵因服役期较短而很难胜任工作,军队建设和国防需要与1955年以来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军委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役满5年后可申请改为志愿兵,服役期“为12年至20年”。
1998年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专业技术兵比重大幅提高,兵役制度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第三部《兵役法》颁布,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008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相当数量大专以上毕业生不易找到稳定工作。中央军委在冬季征兵命令中明确,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田会议的内容,并分析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兵役制度调整的意义。
2024-03-18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中的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认识李鸿章。下表是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
史料3《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史料5《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整理自《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1)根据上表并结合李鸿章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任选其中两则史料,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鸿章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2024-06-03更新 | 88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贵州、广西、江西、黑龙江、吉林、甘肃专用)-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司马)迁之学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却只在于权谋功利”;“今求义理下于六经,而反取疏略浅陋之子长,亦惑之甚矣。”据此可知,朱熹希望(     
A.以理学为指导对史学革新B.否定《史记》的史料价值
C.史学研究者关注时势变化D.探究万物以获取历史真相
4 . 如图出自英国人伯纳德于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其被收纳进中国近代史学者张海鹏编著的《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并配以文字: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该图片(     

A.为侵略者记载史料价值较低B.作者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直观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原貌D.有助于厘清历史事件的性质
2023-11-11更新 | 343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谨按兵部职方清吏司,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成、烽堠之政,其要害重大者,莫如九边,而事之不可臆度者,亦莫如九边。本兵之在朝廷,九边之枢也,其机自职方始,非考验素定,宁无负明时之委任耶!焕不敏,承乏是司,窃用惧焉!乃拣集堂稿,博采边疏,询诸边将、译使,有所闻遂书之册,积久编次成书,分类备考。我国家……混一寰宇,东至辽海,西尽酒泉,延袤万里。中间渔阳、上谷、云中、朔代,以至上郡、北地、灵武、皋兰、河西、山川联络,镇屯带甲四十万,据大险以制诸夷,全盛极矣。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镇守皆武职大臣,提督皆文职大臣,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弘治间设总制于固原,联属陕西诸镇,嘉靖间设总督于偏同,联属山西诸镇,镇戍之严,未有过于今日者。

——摘编自(明)魏焕《皇明九边考》(1542年以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设立九边重镇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明九边考》的史料价值。
2024-03-02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林机器局,又称为“东局子”,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化工厂。其旧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11号。19世纪70年代末,中俄两国因交收伊犁问题关系日趋紧张,东北边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于1880年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澄前往吉林帮办防务。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所需的军火都由内地调拨,一有战事很难应急,且“道远费繁,终非长策”。1881年,吴大澄奏请清政府在吉林省城兴建工厂制造军火,清政府于当年允准,吉林机器局遂于1881年开始筹办,1883建成并正式生产。机器局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并且配套有附属学校。机器局在当时拥有东北地区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生产了大量新式弹药。1900年,机器局毁于战火。20076月,机器局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吉林市政府已在机器局旧址建立了工业博物馆,原来的工业建筑遗存得以保护并有了新的功能。

——摘编自孙华、李业巍:《从档案史料看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兴衰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吉林机器局得以创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林机器制造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传,Coca-Cola原译为“蝌蝌啃蜡”,在1928年悬赏征名酒动中,旅居英国的蒋彝教授因首创“可口可乐”而获得奖金。但有学者指出蒋彝自述1933年才前往伦敦、1935年翻译该译名,还发现了可口可乐公司注册商标的相关档案(图)。这说明(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农商部公示的“可口可乐”商标审定书
A.史学研究必须有一手史料B.文献史料价值高于口述史料
C.多源互证有助于去伪存真D.年代久远历史事实莫衷一是
2023-04-21更新 | 433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2023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规范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秦朝服役“失期”处罚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记述出处
御中发……期三日到五日,谇(责备);六日到旬,赀一盾(盾牌);过旬,赀一甲(盔甲)……秦简《秦律·徭律》
今士五甲(应征者)不会(到岗),治(答)……秦简《秦律.戍律》
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电大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无法揭示B.实物史料较之文献史料更具价值
C.三则史料都是二手史料效力存疑D.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识
2023-05-10更新 | 281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魏晋玄学的开拓者之一,其《与山巨源绝交书》甚至在千年之后仍被视为经典散文。《三国志》及《晋书》中都有他(及其后人)的列传,但《三国演义》却对他只字未提。对材料中的文献(文章)的史料价值,概括最准确的是
A.嵇康的文章可能出自后人杜撰
B.《三国演义》等后人的文学创作不具备史料价值
C.官修史书偏重于记录政治事件
D.嵇康的文章相较于正史更能反映魏晋学术面貌
2022-03-09更新 | 336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状况,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其创设的故事与人物,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 《官场现形记》,晚清李伯元著谴责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其部分故事摘抄如下:

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进京赶考,因拜礼太少而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江西代理巡抚何某,悼号“荷包”,平生爱钱。三弟“三荷包”同样是个无底洞。两个“荷包”分赃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外国人劝山东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子尧在上海被骗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

材料二 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撤职。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三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兴起一股要求清除文革恶果,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场现形记》所包含的历史现象。
(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的异同,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3)通过上述材料,写出你对文学作品史料价值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