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从明嘉靖年间郑若曾的《筹海图编》,到鸦片战争前夕严如熤的《洋防辑要》,这些海防论述大多以“倭寇”为假想敌,以“备倭”和“防寇”为基本着眼点。这表明(     
A.天朝上国观念盛行B.倭寇长期滋扰东南沿海
C.海权意识严重滞后D.开拓海洋成为政策重点
2024-05-08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当代世界表现为资本逻辑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运动(通过世界市场、跨国资本和世界体系的发展)和民族国家逻辑推动的现代民族主义运动(通过内在的主权国家建设和外在的国际体系建构)。这构成了作为经济结构的“世界体系”与作为政治结构的“国际体系”的张力与矛盾。据此可知(     
A.全球化和多样化协调统一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
C.世界体系结构性矛盾加深D.经济全球化弱化主权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19世纪80年代电气业大规模发展以来,短短30年时间,德国便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电气化国家。同时,国内各大化工企业均配备专门实验室,化工企业发展迅猛,也成为支柱产业。这一时期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     
A.新型工业的崛起B.科技创新领域增多
C.工业化程度较高D.企业兴起科研风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985--前1795),埃及人把众神纳入同一个谱系以维持其宗教观念的一贯性,而世间的冲突则被合理化为神明间的冲突。政治分裂的威胁则可以通过把不同的神明相互融合来化解。这(     
A.消除了奴隶们的反抗意识B.助推王权与神权走向结合
C.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D.加快了区域文明间的连接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宗棠于1877年上奏清廷,提出“为新疆画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事有不容己者”,建议新疆设立行省,清廷并未应允。1881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后,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在新疆建立新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加快恢复新疆的经济生产,让各族人民尽快安定下来。1882年,刘锦棠根据自己在收复新疆时的所见所得,拟写《遵旨拟设南路郡县折》上呈光绪帝,规划了具体的建省方案。已经调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得知此事后,再次上奏,表示若不及早将新疆建省规划,则“万一强邻窥伺,暗煽拚飞,后患方兴,前劳尽弃”,新疆恐再落入列强之手。1884年,清廷终于颁下谕旨,宣布新疆设省,任命由刘锦棠出任新疆首任巡抚。

——摘编自郭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

材料二   建省前,新疆南北疆经济法律制度各不相同,特别是南疆存在不合理的赋税。建省后,南疆废除按丁抽税,与中原赋税统一,实行按照田地征收赋税制度,民众只需给国家纳粮,直接构建起清朝政府与个人之间的经济联系。建省后,清朝在南北疆一体推行郡县制,并改革新疆地方官员的选拔任用制度,满、汉、少数民族均用。从建省至清末,新疆巡抚9人中满人1人,其余均为汉人;地方基层政权中,大量汉人担任道、府、厅、州、县官吏,成为清朝管治新疆地方行政的主力。

——摘编自欧宗瑛《边疆危机背景下的清末新疆建省与城市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意义。
2024-04-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世纪的哲人们宣称,他们摧毁了关于人类与他在自然中之地位——低于上帝的陈腐宗教神话,代之以形成于客观事实基础上的真正科学知识。许多历史学家都称赞他们与“神话时代”的思维决裂。哲人们的这一认识(     
A.开始冲破封建神学的桎梏B.将人的理性置于崇高地位
C.构建起人类社会新的蓝图D.直接推动了进化论的完善
2024-04-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7 .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只要一传出“涨价”的风声,各大商场立刻就会涌起抢购狂潮。彩电、冰箱、电风扇等,往往一买而空。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般性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基本结束,买方市场格局初步形成。这主要反映出(     
A.改革开放不断深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程
C.民众消费能力提高D.政府脱贫攻坚成效卓著
2024-04-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8 . 民国初年,湖南衡粹女校学生周永琪,组织了“妇女剪发会”,呈请官厅立案,被湖南民政司长刘人熙斥为“不中不西,不男不女之怪现象”,不但不准立案,还勒令她本人蓄发,“恢复本来面目”。这反映出当时(     
A.教育改革步履维艰B.民主政体形同虚设
C.女性解放任重道远D.基层治理亟待提升
2024-04-2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庙会的类型可分为定期庙会和临时庙会,城市庙会和乡村庙会,进香庙会和迎神庙会。此时庙会活动包括宗教祭祀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商业贸易活动这三大类。庙会宗教祭祀活动可分为佛教庙会祭祀活动、道教庙会祭祀活动和民间俗神庙会祭祀活动;庙会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包含戏剧和其他民间文艺活动;庙会商业贸易活动的交易内容包括饮食、日用百货和其他服务型商品。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官方对庙会宗教、娱乐和商业活动的管理,还是民间庙会行动的组织者、组织机构和管理费用,都对庙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牛晓丹《唐宋时期庙会研究》

材料二   明代,庙会与政治连接更为紧密。朱元璋大力提倡官修城隍,鼓励举国皆祀。他为了利用庙会束缚人民,还敕封前代一些有名的忠臣并为其建立庙宇,如关羽庙、岳飞庙等。到了清代,庙会规模扩大,庙宇数量增多。据有关学者统计,北京地区的庙会,各种庙宇共计1300多所,如黄帝庙、观音庙、土地庙、火神庙、龙王庙等。庙会在宗教、娱神的同时还有娱乐等活动。《妙峰山进香图》就描绘了人们赶庙的情景:进香者攀援山道沿途祭祀,山涧中有茶棚、戏班、杂耍、撑杆等,山脚下村庄有各种民间艺术、商品贸易之类的活动。

——摘编自王江华、姬文慧《浅谈庙会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庙会的特点,并简析这一时期庙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至明清时期庙会的功能。
10 . 当巴黎大学刚刚形成之时,学位与聘书授予权操在圣母院教士会手里,巴黎主教拥有对教师和学生的服务管辖权。经过长期、剧烈的斗争,在13世纪期间,大学校长取得了对教师和学生的完全教会司法权,大学成为学者们的自治团体。这一转变(     
A.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和推广B.反映出教会对教育的推动
C.使大学实现了完全世俗化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4-04-21更新 | 3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松原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