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应始于1917和1918年发展的新思想运动。历史学家何干之则主张五四运动应始于《青年杂志》创刊。据此可知,他们认为五四运动(     
A.以北大学生为革命的先锋B.是新文化阵营分化的结果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延续了民权和觉醒的信念
2024-06-05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明朝政府编修《大明一统志》,所构建的疆域观未包括边疆地区尤其是长城以外的“三北"。清朝前期设一统志馆,隶属于内阁,选用内阁、翰林院等官员充任,《大清一统志》由各省县、蒙古等藩属、部分海外朝贡国的地志汇编而成。清朝这一举措(     
A.意在构建新型“大一统 ”观念B.说明统治者具备近代国家观念
C.进一步拓展了清朝前期的疆域D.强化了对思想文化的全面控制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以后出现的(欧洲)营建殖民帝国的巨大浪潮被称为“新帝国主义”,因为就其对殖民地和附属地的影响而言,19世纪后期的扩张和古代罗马帝国的扩张完全不同。……新帝国主义的起源并不完全是经济性的:一个因素是,希望得到像在马耳他和新加坡那样的海军战略基地以加强国家安全;另一因素是,需要获得另外的人力来源,就如法国人在北非所做的那样。再一个因素是传教士的影响,他们在19世纪中特别活跃。最后,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的学说的流行,自然会导致种族优势的观念和白人有“责任”统治世界上诸“劣等的”有色民族的观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期以来推动“新帝国主义”扩张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运动的影响。
2024-05-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4 . 二里头遗址中的重大发现,创下了诸多“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络,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和祭祀区,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和兵器群。这些成就(     
A.凸显了神权思想的影响B.反映了严格的社会分层
C.证明了中华文明的鼎盛D.表明“家天下”局面形成
2024-05-3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347—1348年,黑死病席卷了整个英国,下图反映了这一事件前后英国社会的变化。据此可知,该时期英国(     

A.农奴的生产积极牲提高B.领主经济实力的增强
C.庄园经济走向瓦解趋势D.区域间人口流动加快
2024-05-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汉代传译活动的史料记载,这表明传译活动(     
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后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后汉书·南蛮传》
越裳,南方远国也。译谓传言也。道路绝远,风俗殊隔,故累译而后乃通。《汉书·平帝纪》
A.维护华夷秩序B.完成文字统一
C.推动疆域扩展D.促进民族交流
2024-05-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8 . 鸦片战争以来,随着机纱的供应,手工织布厂在中国也随之出现。这些工厂只需购买机纱为原料,织成土布,成本大减。同时,手工织布的织机也几经改良,效率大增。这说明近代中国(     
A.乡村自然经济瓦解速度下降B.传统织布业仍有发展空间
C.民族纺织工业投资环境改善D.列强资本输出影响力扩大
2024-05-3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9 . 1947年5月山西阳泉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起第一个城市政权,阳泉市委市政府在重建城市秩序、保障人民生活需求、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巩固这一成果,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关注。这一事件(     
A.得益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
B.为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基础
C.旨在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D.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的重要成果
2024-05-3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10 . 1990—2015年,南方国家(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额占世界货物出口额的比重从23.92%上升至42.1%,商品贸易额占比从22.71%上升至40.51%,服务贸易额占比从18.48%上升至34.52%。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世贸组织的影响增强B.经济全球化动力削弱
C.多极化世界基础稳固D.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
2024-05-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宿迁市高三下学期考前信息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