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5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郭旭红《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列出信息并充分论证,表达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1912年至1928年,国家元首变换了12次,共有7人先后担任总统;内阁改组45次,有29人担任过政府首脑(总理),最短的仅有5天。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国前期社会动荡
C.进步人士探索治国新路D.政党政治有效实施
3 . 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十道”分布图和“十五道”分布图。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     
A.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增强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已超过北方D.藩镇割据开始形成
2023-10-11更新 | 23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检模拟历史试题(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733年,唐玄宗改唐初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主管监察,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军事成为道的主要政务,唐廷遂将原在边防实行的镇守节度使制应用于诸道。这一调整(     
A.完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制度B.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D.加速了唐王朝的土崩瓦解
2023-10-08更新 | 287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冲刺(一)历史试题
5 . 如表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义”的解释。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解释
《庄子·人间世》臣之事君,义也
《墨子·天志下》义者,正也……然而正者,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
《商君书·画策》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
A.儒家道德观念已被普遍接受B.知识阶层注重追求有序社会
C.法家理念渗透到各家思想中D.各家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提高
2023-10-05更新 | 157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72年,在容闳的推动下,清廷派遣留学生之事得以实行,就有人批评留学生有西化的倾向,要求撤回留学生。1881年,清廷将所余94人分三批全部撤回。这一史实从本质上反映了(     
A.清廷难以引领近代教育的纵深发展B.表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彻底失败
C.官僚群体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D.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甚微
2023-09-22更新 | 361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检模拟历史试题(一)
7 .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的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希罗多德撰写《历史》时遵循(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的原则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的原则
C.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D.保存人类历史功绩的原则
2023-08-19更新 | 351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宋楼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三)历史试题
8 . 汉朝时期各级吏员都要接受考课,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派官员赴京报告生产、税收、财务、户口、刑狱等情况,并接受考课。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所记迁除实例约110多个,其中标明“以功迁”的有70多例,占65%。这表明此时(     
A.官吏升迁基本依据考课B.统治思想追求儒法杂糅
C.官员选拔主要依据功绩D.治国理念渐趋务实功利
2023-08-18更新 | 644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届高三5月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与拉丁美洲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 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漳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等地的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的人口流动,增强了菲律宾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结构的多元性特征。

——摘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材料二   19 世纪中叶以后,华工大批移入拉丁美洲。绝大多数华工与外国公司订有“契约”,契约规定这些华工的膳宿、路费均由公司预先垫付,为偿还膳宿、路费,华工8年内必须为其雇主劳动,劳动期间毫无人身自由,是“变相的苦力奴隶”。华工问题促使清政府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建立与发展外交关系。双方处于比较平等的地位,彼此都注意友好相待,互谅互让,最终达成一系列协议。协议规定:禁止掠卖、虐待华工,要改善华工待遇;发展双边贸易,直接互通有无;确立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平等互利原则。

——摘编自沙丁等《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16-19世纪中、拉关系的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以后影响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3-07-03更新 | 105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冲刺(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研究成果摘录

学者、著作

史学观点

[美]彭慕兰《大分流》

英国现代化的首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浅表煤炭资源分布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新世界的发现,这两者使得英国是否集约利用土地变得不再重要,同时造就了其资源密集型、劳动力节约型产业的增长。

侯建新《现代化第一基石》

1516世纪,先富起来的农民形成了一个大农阶层,他们将积累的利润投资土地,发展雇佣关系,广泛使用马拉播种机、脱粒机、饲料切割机、长柄镰等工具,开拓再生产空间,提高土地价值,进一步推动土地市场机制的形成。大农群体逐步成为郡陪审团成员和治安法官等乡村头面人物。该时期社会发生了“饮食革命”(饮食结构中猪肉、牛奶等蛋白质类食物显著增加),乡村啤酒馆等消费场所也非常普遍。农村、农业和农民整体发生的革命性变化是英国现代化第一推动力。


(1)据材料,指出两位学者研究的共同课题及他们认识的不同。如果让你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
(2)据材料,分析中国学者学术研究的价值。
2023-05-2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