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已经建立
B.和平改造所有制的指导方针正式确立
C.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2 .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B.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2020-08-20更新 | 295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4届江苏徐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试卷
3 . 《盐铁论》载:“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给民用。民用钝弊,割草不痛,是以农夫作尉,得获者少,百姓苦之矣。”由此可见“铸铁官营”的弊端在于
A.管理僵化,造成官吏腐败
B.产品低劣,影响农业生产
C.价格昂贵,加重农民负担
D.原料匮乏,市场供应不足
4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要用比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保护他们生命财产之安全,尽可能的降低租税条件,以发展中国的经济。”中共改变工商业政策主要基于
A.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开始改变
B.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C.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发展抗日根据地经济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曾说:“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独立战争使北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B.独立战争为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C.民族独立解放应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D.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更具有深远意义
6 .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2016-11-27更新 | 227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4届江苏徐州市高三第三次质检历史试卷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一合法政府只是在革命的压力下或由于战争的关系才能废止农奴制。
——马克思《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问题》
【材料二】“黑船开国”开启了明治维新的大门,奠定了日本走向强国的基础。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幕藩体制也随之瓦解。在日本面临从未有过的民族危机的情况下,且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日本以一连串的尊王攘夷、倒幕运动等,推倒了腐朽的幕府统治,进行了明治维新,日本以此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
——[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日本史》
【材料三】1857年1—2月,沙皇俄国国务会议就农奴制改革草案进行讨论和审议。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2月17日,国务会议批准通过了改革方案。
——摘编自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四】日本新领导人(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直接原因的异同。
(2)有史学家认为,俄国1861年改革是避免革命的改革。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为避免革命而通过的改革方案是什么?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成分”体现在明治维新哪些变法措施上?战争往往引发社会改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检验改革的成效。试举出中国古代、近代改革的史实证明这一观点。
8 . 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紧迫感,积扳投入改造中国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之所谓共和,所谓立宪者,乃少数政党之主张,多数国民不见有若何切身利害之感而有所取舍也。盖多数人之觉悟,少数人可为先导,而不可为代庖。共和立宪之大业,少数人可主张,而未可实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吾人果欲於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於伦理上保守纲常阶段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
【材料二】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但是现在人的思想,都不是这样,他们总觉得做工的人最无用,最下贱;反是那不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改良,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我们中国的劳动运动,还没有萌芽,第一步觉悟还没有,怎说得到第二步呢?不过我望我们国里底做工的人.一方面要晓得做工的人觉悟确有第二步境界,就是眼前办不到.也不妨作此想;一方面要晓得劳动运动才萌芽的时候,不要以为第一步不满意,便不去运动。
——陈独秀《劳动者底觉悟》(1920年5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共和立宪思想在中国的实践。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中国共和立宪未能救国的原因,基于这一结果,陈独秀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为此掀起了哪一思想运动?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思想产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从陈独秀的心路历程,说明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9 . 据日本共同杜报道,2014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修改教科书审定标准,要求在涉及近现代史时能够尊重政府观点。4月4日,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明年春天启用的小学教科书审定结果,出版社会科教材的国家公司首次将“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与“竹岛”(韩国称独岛)表述为“日本固有领土”,并规定今春申请的初中教科书开始适用新标准。对此,中韩两国均提出抗议。以上事实表明日本
①公然挑衅邻国的国家主权                  ②破坏中日韩三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③向民众灌输军国主义思想                  ④挑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 . 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争。至今,它仍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9年国会度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

——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亚瑟·索尔特爵士把霍利—斯莫特关税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致使1933年3月美元贬值)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注:霍利—斯莫特关税法于1930年6月17日经胡佛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

材料三   对全世界而言,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始终是一个难以消除的危险。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有呼吁对进口商品提高关税的人,而工业化国家有可能分裂成几个大的地区性贸易集团。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并说明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霍利—斯英特关税法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背景。谈谈你对“西方文明的终结”这一论点的理解。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为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