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连达。悬泉置遗址为汉代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甜水井南的戈壁滩上,其遗址上发掘出土了大量生活、生产用具,特别是出土了数量很大的简牍,帛书、纸文书。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遗址由主体建筑坞堡和坞外附属建筑仓、厩构成。出土的简牍中,纪年简最早是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最晚为和帝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内容有诏书、律令、科品、檄记、簿籍、爰书、劾状、符、传、历谱、术数书、字书、医方、相马经等。出土有较多的书于墙壁墨书题记,内容涉及诏书和药方等,特别是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直行隶书,字体工整,保存较好,是研究汉代历律、农技和医药水平的最新资料。其中大量西汉汉宣时期麻纸的出土,证明了早在西汉时期纸已作为书写工具在西北边郡地区广泛使用

——胡杨《惊世汉简:悬泉置的奉献》

(1)上述材料可以用来研究那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2)结合悬泉置的内容,说明中国古代邮驿系统的作用?
(3)根据材料,思考悬泉置的发现,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有何重大意义?
2024-06-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此图为1938年11月11日日本朝日周刊出版的《中国事变画报》第四十五辑《广东占领特辑》,读图可知(     

A.日本全面发动对华侵略战争B.日本美化自身侵略战争行为
C.日本凸显其在中国良好形象D.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2024-06-0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3 . 从19世纪20年代起,英国运进中国的鸦片数量激增。据估计,1820—1824年,每年平均输入近8000箱;1835-1838年,每年平均输入35445箱;1838—1839年,每年输入鸦片超过4万箱。鸦片贸易不但抵补了英国对华贸易逆差,而且还使英国大有盈余,据估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每年全部白银流出量在1000万两以上。   由此可知,鸦片贸易对中国(     
A.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B.人民群众热衷于鸦片贸易
C.英国通过正当贸易改变了贸易逆差
D.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提供了借口
2024-05-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4 . 诗是唐朝最文雅、最时尚的事,上至帝王公卿,下到平民百姓,旁及僧、道,各个阶层的人都喜欢诗。从皇宫到酒巷,一首好诗到处流传。初出茅庐,为了被人赏识递上自荐诗。离别了,好友来相送,留下一首感念诗,抒发感情最好的形式就是作诗。喝酒喝美了要作诗,喝茶喝舒服了也要作诗。这反映出(     
A.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鼎盛时期B.唐诗成为当时流行的文学体裁
C.唐诗因统治者喜爱而广受传播D.唐朝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诗人
2024-05-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5 .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为政以德、实行仁政、轻徭薄赋,强调“礼法并施”,法家思想主张实行法治、赏罚分明、以法为师、以吏为师,从本质上来看他们的主张(     
A.法家思想更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B.儒家思想更符合当时统治者的诉求
C.儒家思想的仁政理念符合民众的要求
D.都为了服务于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2024-05-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定西市高三下学期诊断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说:“没有苏美之间的相互谅解,就不能解决任何一个国际冲突,不能就任何一个重要国际问题达成协议……如果苏联和美国共同努力来调解,初起的战争火苗就会熄灭,紧张局势就会走向和平。”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成为匹敌美国的超级大国B.谋求与美国实现合作共赢
C.放弃与美国争夺军事优势D.力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在儒生明确意识到理学和心学的缺陷时,吸收外部思想资源就成为必要,格致之学由此勃兴,成为广泛引进西方科技知识的载体。而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被译作“格致”,正可作为其标志。从1902年起,中国出现了一股放弃“格致”而改用“科学”的潮流。下图所示为1894年至1915年报刊言论中“格致”(包括格物与致知)和“科学”的使用次数。

——摘编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材料二   19011902年出版的严复译作《原富》一书中,开始出现了“格致”“格物”和“科学”三词并用的现象。对这三个概念的分别使用,体现了严复对这三个概念的不同认识:“格致”和“格物”主要指代物理、化学等具体的自然科学,而“科学”则指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各门理论学科。严复在为《群学肆言》作序时,就提出了“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这表明他主张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社会问题的研究,严复还认为政治学也应该被纳入科学的范畴。

——摘编自郑军《从“格致”到“科学”——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演进》

材料三   中国人对“科学”所作的最早的权威性界说,见之于任鸿隽的文章。1915年,他在《科学》杂志的第一篇文章中说:“科学者,智识而有统系之大命。就广义言之,凡智识之分别部居,以类相从,井然独绎一事物者,皆得谓之科学。自狭义言之,则智识之关于某一现象,其推理重实验,其察物有条贯,而又能分别关联抽举其大例者,谓之科学。”至此,科学在中国,终于被确定为一种研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的系统学问;而科学的地位,也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认同,被安放在神圣的学术殿堂里了。

——摘编自李双璧《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技观的演变轨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报刊言论中“科学”相对于“格致”(包括格物与致知)使用次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科学观演进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是一处距今5200—4600年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出土了陶器残片及石斧、石刀、纺轮、骨笄、匕、镞、针等。陶器主要有平沿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盘、罐、缸、瓮等。通常在宽沿盆内会画着各种图案。陶器纹饰则多为横篮纹和绳纹,有少量为方格纹。这些物品可用来研究当时南佐地区(     
A.生活方式和文明风貌B.文明的对外辐射范围
C.社会等级秩序的确立D.早期国家的政治形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北齐初年,沿用东魏永安五铢钱,杂用其他钱币。北齐文宣帝执政后,开始铸造新的钱币——“常平五铢”,“常平”源于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实行的平籴法,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以储存,歉年卖出所储粮食。由此可推知,文宣帝此举意在(     
A.稳定社会经济秩序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文艺复兴早期,曾有意大利学者呼吁不择手段地诛灭暴君,并声称这是“一个神圣而必要的工作”。然而整个文艺复兴时期,对此表示认可的人可谓寥若晨星。其重要原因在于,文艺复兴(       
A.推动了天主教自我完善B.得到世俗王权势力支持
C.缺乏反封建的政治倾向D.实现了人文精神的复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