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都有很大的变化和长足的发展。回答下列小题
1.1912年,中国社会的生活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B.通过发电报与家人联系
C.观看国产有声电影D.利用火车运输物资
2.李四光是我国20世纪杰出的科学家,他对祖国的贡献是
A.研究两弹一星B.为我国勘探石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C.培育出高产水稻D.研制出巨型计算机
2020-02-0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并逐渐完备。回答下列小题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
2.下列措施不属于削弱相权的是
A.秦朝实行九卿制度B.汉武帝设置中朝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D.宋朝设置“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3.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它负责管理
A.起草政令B.审核政令C.全国军事D.行政事务
4.观察如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军机处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军机处最初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   ②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决策机构
③军机处有严格的办事效率要求   ④清朝灭亡前夕撤销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020-02-0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近代百年的历史汇成了反抗侵略、寻求民主的澎湃潮流。回答下列小题。
1.19世纪中期,列强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南方兴起。这场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所反映的内容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洋务运动的兴起
4.发生在1912年,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建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5.与1919年北京学生发动的一场爱国运动有关的节日是
A.青年节
B.劳动节
C.国庆节
D.建军节
6.下图所示的纪念碑纪念的是

A.抗战胜利
B.解放战争
C.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D.武昌起义
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下列战役不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是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8.下列有关抗日战争胜利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B.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D.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9.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战役的胜利
B.渡江战役
C.解放军占领南京
D.新中国的成立
10.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下列史实与这三个城市无关的是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B.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召开了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要会议
2019-09-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08-20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近代以来,列强侵华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答下列小题。
1.“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此规定出自于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丧失的大片领土主要位于
A.东南沿海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3.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直接引发了
①反割台斗争
②公车上书
③三国干涉还辽
④保国会的成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历史上开放为商埠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南京
②上海
③天津
④重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5.晚清时期,北京曾两次被侵略军占领,当时两位外逃的皇帝分别是
A.道光、咸丰
B.咸丰、同治
C.咸丰、光绪
D.道光、光绪
6.在某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侵略者写了一副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一位中方官员义正词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9-09-04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公元前5—3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尽管相距甚远,也没有什么联系,但历史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两地几乎同时都进行了影响深刻的改革。回答11—12题
1.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2.2.商鞅变法中为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而产生决定影响的措施是 (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019-01-30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面临战争危险。据此回答18~20题。
1.导致德、日两国法西斯上台的诸因素中,相同的是
A.政府和议会已瘫痪
B.社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且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
C.军人在国家政治中占主导地位
D.法西斯政党成为法西斯活动的核心
2.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先抵制、破坏的历史事件是
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B.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C.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D.日本和德国退出国联
3.3.德国纳粹党制造的“国会纵火案”和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的共同点是
A.借此解散国会B.窃取国家权力C.强化独裁统治D.挑起国内战争
2019-01-30更新 | 6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甘肃省天水三中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7 . 从明中叶至清末,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进行对话和交流,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回答小(1)-(2)题。
1.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2.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①明末清初开始出现西学东渐        ②西方文化在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
③西方知识界渴望了解中国文化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
2016-11-27更新 | 1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北京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卷
8 . 《非战公约》是一战后战胜国对一系列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的结果,据此回答下题:
1.《非战公约》签署的时间、地点是
A.1927年、巴黎B.1928年、巴黎
C.1925年、洛加诺D.1926年、伦敦
2.《非战公约》的积极作用有
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②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事项
③为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3.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B.《拉巴洛条约》
C.《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
2016-11-21更新 | 9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2.4维护和平的尝试练习卷
9 .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汇集悠悠万事,浓缩人生精华,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请回答下列各小题。
1.《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
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
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③隶书便于书写
④隶书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2.下列关于中国绘画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中国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B.魏晋出现了文人画
C.春秋时出现了用毛笔绘制的帛画
D.宋朝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
3.两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其关系密切的文化现象有( )
①章回小说出现     
②词成为文化主流       
③瓦舍的兴起       
④出现许多话本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徽调、汉剧、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突出反映了(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事物不断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D.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2016-11-18更新 | 9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养正中学、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10 .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试根据这段话回答下面两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德国要求
A.加快经济发展B.扩军备战C.重新瓜分世界D.控制巴尔干半岛
2.德国提出上述要求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B.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C.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D.德国在军事、科技领域世界领先
2016-11-18更新 | 9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白云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