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格局随着大国力量的变化而变化,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对国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回答小题

1.英、法、美争夺国际联盟控制权的斗争结局表明(     
A.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国B.国际关系格局仍以欧洲为中心
C.美国不热心欧洲事务D.英法结盟对付美国
2.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我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     
A.美国重视自身安全B.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
C.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D.美国要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3.现代国际关系中仍然带有冷战时期雅尔塔体系的某些历史特征,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体现了大国意志和强权政治色彩
②是苏美两国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世界格局的划分
③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有一定的进步性
④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的结束以及苏美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4.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却又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003年美英绕过联合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说明(     
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前无能为力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5.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意识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的对抗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6.回顾近200年的历史,有许多因素推动或制约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以下哪些因素具有这些作用(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经济力量的消长
③军事实力的变化   ④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4-03-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2 . 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特点,各种文明共存和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了历史的发展,回答小题。

1.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他们都(     
A.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D.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2.关于欧共体与欧佩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B.都有利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都是西欧国家为恢复经济和持续发展而建立的
D.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3.20世纪下半叶某种产业的转移情况如下图所示:日本→韩国、我国台湾、香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这种产业是(     
A.资本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技术密集型产业D.服务型结构产业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主要有(     
①西方国家普遍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②不同制度国家相互借鉴经济举措
③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④国家间普遍实行了自由贸易
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5.新加坡和韩国都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两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是(     
A.制订五年计划,确定经济发展目标B.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D.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应该是(     
①区域经济集团化阻碍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控制区域经济集团化
②两者相辅相成,有排斥因素但主要是相互依存的
③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把利弊共存的双刃剑
④发达国家对全世界进行新一轮的经济扩张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
2024-03-0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二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3 . 物质文明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回答第8〜9题。
1.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对司马迁这一行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作者对抑商政策不满B.引导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C.体现了汉代的基本经济政策D.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
2.2.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以下对材料所述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外国商品输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②中国近代工业兴起使传统手工业破产
③作者是以农耕文明的眼光来看待工业文明
④近代中国主动地融入了世界市场体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19-01-30更新 | 4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
4 . 明末清初,在社会发展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李贽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以下对其主张的评述,正确的是
A.强调工商皆本
B.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C.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2.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3.韩非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的评价是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进步的
C.其局限性决定他们的思想都未对历史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D.由于他们都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其主张的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4.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专制集权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5.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封建制度的渐趋衰弱D.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2010-10-19更新 | 7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省郑州市盛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