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不同于旧式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他们的知识结构里,占主导地位的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甚至也不是声、光、电、化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而主要是变革、进化、尚武、民权等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这一群体的形成,认识正确的是(     
①促使清朝官员“开眼看世界”   ②得益于新式教育的不断发展
③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④导致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分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9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全球史》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系列革命席卷了整个大西洋世界,给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欧洲和美洲革命共同点的是(     
A.革命领导人大多认同主权在民B.废除了欧美各国的君主政体
C.所有居民均获得同等政治权利D.终结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
2024-06-09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的《赫梯法典》规定:“假如任何人使男奴或女奴失明或敲落他的牙齿,则他应交付十玻鲁舍克勒银子,同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假如奴隶反抗自己的主人,则奴隶应被投入水中。”据此可知,《赫梯法典》(     
A.是研究古代希腊城邦的重要史料B.是了解古代西亚埃及关系的依据
C.影响了《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D.反映了赫梯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
2024-06-09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华”一词大体起源于魏晋,最初用于天文领域。后统治者借用为宫门名,如后赵“西中华门”、北魏“中华门”、南朝梁“东、西中华门”等。而后,不论南朝北朝,“中华”作为“中国”的另一名号逐渐使用起来。由此可见,“中华”一词的使用(     
①表明其使用范围扩大   ②标志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③反映其内涵不断丰富   ④折射出南北朝文化交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6-06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6 .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以下出自中华典籍的言论,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A.④③②①B.③④①②C.②④③①D.②③④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图所示为藏于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于1799年由法国军官在埃及罗塞塔发现,但在英法两国战争中辗转到英国手中。此石碑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用希腊文、古埃及文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考古学家通过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解读出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里程碑。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研究(     

A.提高了古代非洲文明的世界地位B.体现了拿碱仑战争重构欧洲文化
C.说明了古埃及文化源玉古代希腊D.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新发展
2024-06-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京九线是位于京广线、京沪线之间的南北铁路干线(如图)。1958年,铁道部提出修建从北京到江西九江铁路干线的计划,但因技术原因,导致计划搁浅。80年代,全国政协提案中提出,将京九铁路延长至香港九龙,并力争在香港回归前全线贯通。经过多年修建,到1996年9月京九线全线开通。京九铁路的运营(     

①推动了南北运输进一步发展   ②得益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③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④密切了内地与香港地区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4-06-05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9 . 如图为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的人面纹方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器身外如表周饰半浮雕人面,人面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禾”字为一株结有丰硕稻穗的禾杆,因此也被称为大禾方鼎。这反映出(     

①商代的青铜器多数出土于殷墟   ②半人半兽鼎浮雕体现图腾崇拜
③此鼎与农业生产有紧密的关系   ④人面纹鼎是最早的青铜器之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6-05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10 . 如图为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卫城位于城内山丘的顶上,建有神庙,四周砌设土墙,只有一个上下孔道,利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
①卫城反映出了城市具有防御和宗教等功能
②哈德良所加城墙表明雅典受马其顿控制
③设市场表明城市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
④下城的布局体现了城邦政治的某些特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5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