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公认的丝绸之路分支之一,和陆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出土了大量文物(汉金花球串饰-广西合浦出土,五代越窑鹦鹉纹粉盒-浙江余姚出土),这些文物的史料类型为(     
A.图像史料B.文献史料C.口述史料D.实物史料
2022-09-2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农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开罗埃及博物馆保存了一尊男性石像。该雕像出土于埃及卡纳克地区,其头部为希腊式样, 但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该雕像(     
A.是埃及文化领先世界的最佳证明
B.体现了古代战争对埃及文化的破坏
C.是研究东西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
D.是研究塞琉古王国文化的原始资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村史留痕:陕西佳县泥河沟村口述史》一书由40位受访者的口述集结而成。60岁以上老人记忆最深的是生产队里集体劳作清贫生活,直至20世纪80年代实行土地承包,生活才有所好转,但吃救济粮一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书中“70后”到“90 后”的受访者讲述的主题变成了读书求学、进城打工、回乡创业。由此可见(     
①口述史料是来自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口述回忆                            
②口述史料往往带有个人主观成分,需要甄别
③该口述史料记录了一些历史事件背景下普通人的经历
④该口述史料准确反映出不同时期农民群体的整体风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2-11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京琉璃河出土的周代青铜礼器——堇鼎,其上铭文大意为: “‘堇’奉燕侯之命,到都城向召公奉献食物,召公赏钱给堇,堇用这些钱铸造了该鼎。”此铭文佐证了《史记索隐》中记载: “召公奭受封于燕,但本人并没有去,他留在都城继续辅佐周王,派遣长子前往燕国。”这可说明(     
A.周初分封制度尚未完善B.《史记索隐》抄袭了堇鼎铭文
C.血缘宗法制度完全确立D.史料互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4-04-05更新 | 402次组卷 | 7卷引用:历史(北京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有关《诗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观点,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学者观点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有三千余篇,经孔子去其重,取三百五篇。此说多为后人所赞同,如班固等人
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从经传所引诸诗看.存者多而亡佚者少,不容孔子十去其九
朱熹、叶适认为孔子只是刊定而已,谈不上删与不删
现代学者司马迁生当西汉初.所见材料多,删诗与否,亦有不同说法,但他取三千之说,必有依据
A.研究《诗经》不能以《史记》作为参考史料
B.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代发展一定会被揭开
C.历史叙事通常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D.《诗经》由不同时代学者搜集和整理而成
6 . 观察下面的照片与荷兰作家创作的漫画,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二者都属于音像类型的史料B.漫画是艺术作品,无研究价值
C.漫画客观描述了历史的真相D.漫画往往基于某些史实而创作
2023-08-06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波斯帝国是否入侵印度,一直以来成为一桩历史疑案,虽然希罗多德有过记载,但是印度文献中并未提及。1835年英国考古学家罗林森在今伊朗发现的“贝希斯敦铭文”(波斯君主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功绩而镌刻),标注了20个行省,其中包括了犍陀罗行省(古代印度列国之一)。这主要说明(     

A.考古发现有助于了解历史的真相B.印度古代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C.希罗多德记载史实的绝对权威性D.不同史料的差异造成了历史疑案
2023-08-02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早期中国古籍没有标点。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的“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历史学家解读为“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因而认定这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但也有学者从古籍印证、语言对仗等角度考证,认为其真正的断句应为“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不能为了“中国”二字最早组合的出现,做出违背历史的解读。这说明
A.对历史真相的了解,应尽量多用实物资料
B.阶级立场的不同,对文物的评价会有区别
C.不同的历史史料,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D.同一史料,因理解角度而导至解读不同
2021-12-2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