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53 道试题
2024高二下·天津·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
7日内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迁徙、贸易与文化交流交融(选必3第3~4单元)
2 . 在“希腊化时代”,中东第一次大规模地引进了巴比伦、波斯和希腊文化等文明。同时,以西亚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向希腊的输出也空前加强,例如中东的天文学、占星术和宗教。这体现了“希腊化时代”(     
A.文化交往呈现出双向性B.文明冲突碰撞十分激烈
C.东西方文明交融最明显D.希腊是文明交流的中心
3 . 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7日内更新 | 86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3 迁徙、贸易与文化交流交融(选必3第3~4单元)
4 . 如表中所列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古老亚洲开始“觉醒”。其性质是(     
时间事件目标
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反抗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的统治
A.农民阶级反帝爱国斗争B.无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D.社会主义运动
7日内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以下材料为中国古代四位思想家的言论,按朝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②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③“……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
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024-06-15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青海生)
6 . 下面文本框内容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短文写作提纲。其主题应该是(     
(1)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的优势陆续进驻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扩张中继承和融合了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地区的文化遗产创作了《天方夜谭》。
(3)蒙古军队三次西征,将中原文化带到被征服的地区,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
(4)俄国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了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回国后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
A.亚非拉文明交流与融合B.人口迁移和文化交融
C.战争与文化交锋D.贸易与文化交流
2024高二下·天津·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1—13世纪,大量阿拉伯文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等,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进而掀起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由此可见,古代阿拉伯文化(     
A.民族特色十分明显B.是希腊文明的源头
C.影响欧洲思想解放D.贯通了东西方文明
2024-06-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选必3第1~2单元)
8 . 据甲骨卜辞可以推断,在商朝“王臣”是商王的私兵,他们平时活动在商王左右,战时出征。但到了西周晚期,“王臣”囊括了周王国里除周王之外的所有臣民。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西周建立了封建的专制王权B.“家天下”的局面深入发展
C.分封制不断推行并得以完善D.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
2024-06-14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青海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这体现了(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B.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C.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D.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2024-06-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青海生)
10 . 19世纪末,博物馆在西方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知识体系,而在同时期的中国,博物馆对全社会而言还是个陌生名词,由少数精英推动的建设博物馆进而实施公共教育以开启民智的事业阻力重重,“古物公有公藏”等政策建议遭遇广泛非议。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博物馆建设缺乏政府支持B.文物收藏事业萧条
C.民众的公共文化意识薄弱D.对外交流渠道堵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