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各解放区银行逐渐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区行,各区行下设省、市分行,地区中心支行,县支行和街道办事处、营业所、储蓄所。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共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重要前提是(     
A.民主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B.大决战取得基本胜利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D.土地改革在全国推行
2024-03-12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如图呈现了近代某一时期中国面粉进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单位:包)。该时期是(     

A.1895-1902年B.1914-1921年
C.1927-1934年D.1942-1949年
2024-03-12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895年到1898年,全国新兴的进步学会和团体就有100多个,报刊合计90多种。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湖南、广东等地最为繁荣。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变法诏令引发各地热烈讨论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为充分
C.民族危机激发思想启蒙潮流D.民众对新思想接受程度不同
2024-03-12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顾炎武认为:“法之敝也,莫甚乎以东州之饷,而给西边之兵,以南郡之粮,而济北方之驿。今则一切归于其县,量其冲僻,衡其简繁,使一县之用,常宽然有余。”据此可推知,顾炎武上述言论的出发点是(     
A.倡导经世致用理念B.坚守粮食安全底线
C.规范地方行政行为D.反思中央集权体制
2024-03-1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5 . 如表所示为宋代的部分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可用于说明宋代(     
诗歌作者
“夕阳道观鸣钟鼓,夜月人家奏管弦。杨柳影中沽酒市,芰荷香里钓鱼船”【宋】韩亿《洋州》
“翠幕管三东市晚,画堂烟雨五峰秋。黄柑巧缀星垂槛,香稻匀翻雪满瓯”【宋】曾巩《送抚州钱郎中》
“故居山城间,四面阛阓(店铺)区。东西万货集,朝暮百贾趋”【宋】方回《忆我二首各三十韵》
A.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B.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C.中外经贸往来日渐频繁D.坊市分区制度根深蒂固
2024-03-12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虽然学术界普遍认同贾思勰出生于益都(今属山东)的儒学世家,有深厚的儒学造诣,但学者们对其著作《齐民要术》的创作意图的认识却大相径庭,集中体现在《齐民要术》是“为帝王师”和向平民百姓宣扬生产技术的争论。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A.历史研究要重视史料实证B.历史资料的运用应注重考辨
C.历史解释受主观因素影响D.阶级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认识
2024-03-12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时,撤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改设大司农,主管农业,兼管财政。同时,西汉掀起水利工程建设高潮。这些工程耗资巨大,如修建河东渠田、开凿漕渠,“各历二三期,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汉武帝采取上述举措主要是为了(     
A.执行重农政策B.缓解财政危机C.巩固统治基础D.改善农业环境
2024-03-12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一决定(     
A.体现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B.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
C.肯定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的实质D.表明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32年初,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2月28日,英法美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规定中国国民革命军不得驻扎上海,只能保留保安队。这一事件(     
A.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B.表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达到顶峰
C.为日本再次侵略中国积蓄力量D.促进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明初,朱元璋在湖广境内大量设置河泊所,对渔业生产征税。明朝中期以后,各地河泊所不断被裁撤,至清康熙年间,全国仅存二十一个河泊所,至晚清光绪年间已无一留存。河泊所的消亡折射出(     
A.农耕经济的衰退B.地方治理的缺失
C.频繁战乱的破坏D.自然环境的改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