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研究拜占庭文化的学者普遍存在困惑,即很难概括出其核心价值。其文化既带有强烈的基督教文化因素,又具有古代希腊文化的因子。他们既没有纯粹的基督信仰,也没有压倒一切的安拉崇拜。这(     
A.深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B.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度影响
C.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倾向D.彰显了近代文化的演变倾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23年,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提出一种可以概括为“先夺权,后创造条件”的设想,即没有客观条件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是可以先取得政权,然后利用无产阶级政权创造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客观条件。这一思想(       
A.引领十月革命胜利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为新经济政策辩护D.标志列宁主义诞生
3 . 表中对中古时期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地区文化特征
A西亚《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该作品生动反映了地中海东岸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B北非古代埃及人使用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C西欧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学主要叙述了骑士阶层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
D东亚和东南亚朝鲜和日本的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
A.AB.BC.CD.D
2024-04-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4 . 1979年,中国科学院将办院方针概括为“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1984年,提出的新办院方针是“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而有选择地参加发展工作,继续重视基础研究”。办院方针的调整旨在(       
A.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大局B.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C.促进科学技术人才流动D.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对明治维新时期与天皇相关的文献、照片等进行考察,抽象概括出天皇形象的三个侧面(如表所示)。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日本(     
形象例证
万世一系的现人神天皇在巡行途中通过“御触”为百姓治病
文明开化的引导者喜欢日式料理,在宫内总是和式装束的天皇,拍摄蓄西式发型、身着法式军服坐在洋式座椅上两手扶剑的“御影”,将其悬挂于驻外公使馆,并下赐到各县官厅供官民礼拜
超脱政治的施政者《大日本帝国宪法》制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权力君主的形象
A.封建等级制度强化B.共和政体名不副实
C.天皇权威得到加强D.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6 . 中国学者阁步克认为中国古代发展历经秦汉的波峰,到魏晋南北朝则陷入波谷:日本学者川本芳昭也将这一阶段概括为“中华帝国的崩溃”。上述学者持论立足点应是(     
A.民族交融B.国家发展C.江南开发D.制度创建
2024-03-0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概括的《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要点一

从历史观的层面揭示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它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

要点二

运用唯物史观揭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指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适用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阶级对立关系的各个阶段

要点三

关于资产阶级社会及其后社会发展的论述,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走向,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远景
A.总结了人类进步规律B.重视政治斗争的顺利开展
C.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D.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2024-04-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部分学校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德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歌德曾说:“但丁伟大,但是他的背后是几个世纪的文明”。据此,歌德认为欧洲中世纪(     
A.并不能简单概括为“黑暗时代”B.文学领域具有厚重的人文气息
C.封建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发展D.宗教神学完全操控着舆论导向
10 . 某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把1956-1966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概括为“3338”四个数字,即“三面红旗”“三年困难”“三线建设”和“八字方针”。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摆脱苏联模式束缚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C.计划经济体制确立D.中西部地区经济得到恢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