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
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2023-06-0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云南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1965年5月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这可以作为研究元谋人的(     
A.文字史料B.影像史料C.口述史料D.实物史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宋史》认为,“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宋人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写道“东南旧无会子,大观中,蔡京当国,尝仿川交子法为钱引行之”。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不可知B.时人记述符合历史原貌
C.多源互证有助于获得正确认知D.后代官修史书真实可靠
4 .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2020-10-15更新 | 137次组卷 | 29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
A.曲辕犁在北方更早使用B.文献参考必须多重印证
C.壁画比文献更具可信度D.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6 . 新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9页,史料阅读栏目中的《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中说“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这则史料表明
A.国共两党团结抗战亲密无间
B.教材记录最能还原历史真相
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D.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
2020-03-04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这反映出
A.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B.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
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
史料出处
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刘以桐,义和团民》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奉案杂存》《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刚毅,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官员》

A.上述史料还原历史真相
B.历史叙述具有主观色彩
C.亲历者的叙述真实可靠
D.阶级立场决定历史叙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史》对巡抚制度形成脉络所作出的勾画与解读,曾被广泛认同。但仔细对比《明实录》等原始材料,就会发现这条线索太粗,遗失了许多重要的史实,易产生对巡抚制度的错误认识。这说明
A.官方史书解读历史的功利性强
B.史料占有的质量影响历史解释
C.利用原始史料可获得历史真相
D.相同史料允许多元化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
B.《孔子行教像》属一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
C.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
D.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