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波斯帝国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铭文大意是:在这些我(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的国土上,容易相处的人,我善待之;虚妄的人,我惩治之,这些国土尊重我的法律,我所说的,他们遵办。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该铭文是二手史料B.国上注重法律教化
C.对外战争国家扩展D.帝国实行君主专制
2 .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材料(     
A.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B.对于环球航行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C.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帝国D.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2023-03-31更新 | 918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质地为汉代蜀锦。上面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隶文字,为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这一文物(     )
A.可用作研究汉代纺织技术的一手史料B.可用于证明汉代的官方文字体例
C.是汉代政府直接管辖新疆区域的证据D.见证了汉代对外丝路贸易的兴盛
2023-11-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某学生搜集的不同时期部分文人对唐代藩镇的相关评价。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天下兵又动,太平竞何时......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韩愈《归彭城》
唐之亡,强分其地,国以十数”李攸《宋朝事实》
“世言唐亡于藩镇。而中叶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纥,灭于黄巢者,未必非藩镇之力……藩镇强唐弱,藩镇弱唐亡”顾炎武《日知录》
A.学者立场和时代影响历史书写B.上述材料均为研究唐代藩镇的一手史料
C.历史研究随着时代发展而完善D.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价值标准作最终判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材料
A.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B.记载了哥伦布到达亚洲的史实
C.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D.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帝国
6 . 传统观点认为,圈地运动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从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主要的劳动力来源。但是近年来有学者依据新的统计资料指出,工业革命最初的劳动力应是那些由于人口自然增长而被推向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这反映出(     
A.史学成果随着研究深入而趋时更新B.历史事实因年代久远而难以考证
C.史学的新发现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D.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7 . 解释唐代士族衰弱的原因时,许多学者认为是由于科举的兴起所致。然而美国的中国古代史专家陆威仪认为,这是倒果为因。虽然进士举越来越重要,但是旧的家族娴熟地掌握了这种考试,以至于进士举成为大家族确保自身永久地位的一条新途径。不同于后来中国朝代科举以笔试为主、考官无从知晓答题人身份的规定,唐代的科举要求主考人和应试者之间、应试者们自身之间一种广泛的、遵照礼仪的互动。科举过程中强烈的社会因素也总是优惠士族的子孙。关于这一史学争鸣,下列说法正确的(     
A.历史研究只有质疑精神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B.新的历史解释离不开新史料的发掘
C.在争论中我们有可能不断接近真相
D.家国情怀会影响历史学家的价值
2023-11-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一般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关于历史上“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的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史书记载不能作为考查历史真相的依据B.历史史料之间可以相互印证
C.因立场的不同难以得出合理结论D.史书记载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2020-12-03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019-12-06更新 | 767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3年,袁世凯“天坛宪法”草案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事”,在国会上引起激烈争论。康有为等人主张把孔教奉为国教,列入民国的宪法,拥护袁世凯复辟,引起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深思。材料可以作为
A.研究康有为托古改制的一手史料B.探究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C.研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的背景D.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史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