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适中(0.65) |
1 . 宋初君主制的加强:影响
(1)积极影响:强化了____,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2)消极影响: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2022-11-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宋元时期-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2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形成: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_____”和“农业_____”。
(2)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_____位、世界第_____位。
(3)特点:①经济上:生产资料_____制,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计划经济体制。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_____
(4)影响
①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_____,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_____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消极影响:排斥_____,片面发展_____,导致国民经济比例_____,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2023-01-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下)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3 . 选官:科举制历代选官制度
时期商周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
选官方式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依照标准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门第考试

(2)科举制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____   
②有利于____的加强
③提高官员的____                       
④有利于____的流动,扩大了____的基础
消极影响
①严重____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____学问,阻碍了____的新发展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越来越____
2022-08-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过程:________在位时,大臣范仲淹曾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3)结果:新政明显触犯了________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王安石变法
(1)背景: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目的:________
(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4)内容: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选必1)
________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________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5)影响
①积极影响: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②消极影响: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2022-10-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军事-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5 . 正面战场的抗战

________注意:淞沪会战≠淞沪抗战
(1)概况: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________,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2)结果: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________”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
太原会战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日军逼近太原,________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2)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________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
(1)时间:1938年1至5月。
(2)指挥者: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_
(3)结果: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________,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________取得的________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论持久战》
(1)背景: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________”,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______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3)意义:________。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
(2)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3)结果:毙伤日军近四万人。同时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抗日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
(2)时间:1941年12月。
(3)结果: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工业和高校内迁
(1)状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________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2)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________和精神基础。
2022-10-2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