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1 . 全面评价科举制的影响
项目史实阐释
积极
影响
________打破了传统的世袭模式,促进了________,加速了________,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
________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________
________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________,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促进了________,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________早在唐朝时,其选才的方法就被________,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________,并改造成________
消极
影响
________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________,造成一些官员________
________直接促进了________,“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还有________
________强化儒学正统地位,________
2023-07-2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05讲三国到隋唐的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讲义)-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1)积极影响
城市化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____
交通运输促进了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乡村变化促进了乡村的改变,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生活观念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____更为增强
教育文化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____逐渐提升(英国等立法推行教育、晚清推行“____”)
(2)消极影响
①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
②结果:19世纪,欧洲____运动风起云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
2023-08-2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世界史3-4近代西方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3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形成: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先后实施“社会主义_____”和“农业_____”。
(2)成就: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_____位、世界第_____位。
(3)特点:①经济上:生产资料_____制,实行自上而下的_____计划经济体制。
②政治上:权力高度_____
(4)影响
①积极影响: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_____,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_____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②消极影响:排斥_____,片面发展_____,导致国民经济比例_____,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2023-01-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下)
4 . 全面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积极
影响
政治有利于民族交融,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______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经济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______,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思想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消极
影响
政治①君主专制的加强使皇权极度膨胀,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皇权至高无上,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使政策不断失误;②为官者则畏首畏尾、唯命是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______、贪污腐败之风
经济______政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新的经营方式的发展
思想闭关自守政策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阻碍了______的发展
外交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2023-09-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四单元单元整合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孝文汉化内容
①政治:公元495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②社会:A.改____   B.易____   C.讲____   D.改________E:通____
(2)孝文汉化影响
①积极影响
A.顺应了北方各民族____的历史趋势,大大____民族矛盾
B.促进了北魏的____发展和社会____
C.为以后北方____南方以及____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②消极影响: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固化了____,滋长鲜卑贵族腐化,激化了____,为北魏灭亡埋下伏笔
2022-08-1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6 . 选官:科举制历代选官制度
时期商周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
选官方式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依照标准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门第考试

(2)科举制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____   
②有利于____的加强
③提高官员的____                       
④有利于____的流动,扩大了____的基础
消极影响
①严重____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____学问,阻碍了____的新发展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越来越____
2022-08-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7 . 影响
(1)积极影响:强化了______,有效地预防了______,巩固了国家的___________
(2)消极影响:制度过于______,权力分割_______,也影响了___________,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2022-08-2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8 .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过程:________在位时,大臣范仲淹曾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3)结果:新政明显触犯了________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王安石变法
(1)背景: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目的:________
(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4)内容: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选必1)
________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________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5)影响
①积极影响: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②消极影响: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2022-10-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军事-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容易(0.94) |
9 . 王安石变法
(1)背景:___________年,宋神宗任用______________主持变法。
(2)目的:________________
(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_______、商业、______、科举、_______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4)内容
①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__________、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②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________________,希望借以逐渐恢复“___________”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5)影响
①积极影响:达到了________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②消极影响: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___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2022-08-2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册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10 . 正面战场的抗战
(1)重大战役
项目会战时间影响



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中旬粉碎了日军“____”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1937年9月至11月八路军取得________是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____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论持久战》的发表
①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驳斥了“中国____”和“中国速胜论”。
②意义: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____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3)民族工业和高校的内迁
①表现: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____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②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____基础。
2023-08-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通史版课时夯基专题练-中国近现代史2-3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