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诸多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 . 如何认识明治维新时期的“文明开化”?
2019-10-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学案:第14课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9月5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经过马恩河战役,德军在西线的进攻被遏止,法军保住了巴黎。……到年底,西线转入相持,各自挖壕对阵。1914年的战争,由于西线德军攻势的受挫,东线的迅速开辟,德国被迫分兵两线作战,因而,以速决战为其战略目标的“施里芬计划”彻底破产了。

材料二   1915年战争重心东移。德国鉴于在西线的失败,决定改变“施里芬计划”,把主力调往东线,企图击溃俄军,迫使俄军单独媾和,以解除东方的威胁。……1915年春,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毒气,英法损失惨重。

材料三1916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广大,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寻找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选择了凡尔登为德军1916年进攻的主要目标……德国以大量的炮弹、毒气弹向凡尔登倾泻,法军……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法金汉被革去总参谋长职务,由兴登堡取代。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以上均摘编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恩河战役的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登战役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一战战局的演变及战场重心的转移过程。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民主制中……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以上均引自《柏拉图全集》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柏拉图对古希腊的民主制持何种看法?为此,柏拉图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国?
(2)你如何看待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
2015-03-3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辽宁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历史试卷
7 .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