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气息。

结合漫画信息和所学知识,给该漫画命制一个题目,并简要说明。(说明应包括漫画信息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 大国崛起的过程留下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有许多共同原因,给人类留下丰富的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1)以史实说明19世纪中后期德国、日本崛起过程中的相似因素?
(2)二战前,德国、日本两国谋求崛起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其相同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其结局给人类留下什么教训?
(3)二战后德日的重新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简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关于日本战败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2017-06-1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简答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变法,宣传“民权论”,在国内政界和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康梁”并称。变法失败后,他陆续撰写了一批宣传西学的文章,简要介绍西方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观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思想界和知识界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他的思想体系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

他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在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来。例如,他追随康有为变法,但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他反对共和,反对革命,同革命党人论战,但武昌起义后,他又表示热烈拥护民主共和,并出任民国政府的总长;他拥戴袁世凯做大总统,并为他献计献策,但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又与蔡锷一起,举起护国大旗,讨伐袁世凯。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思想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017-06-1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简答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欧早期殖民扩张主要目的是获取巨额财富,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通过野蛮掠夺、贩卖黑奴、种族屠杀、欺诈性贸易等活动,给被占领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方式,但掩盖不了殖民扩张的本质。

罗斯福在新政中对国家经济的干预,不符合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而且保护劳工权利的主张,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有人说罗斯福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但罗斯福在新政中干预经济、维护劳动者利益的做法,是为了摆脱经济的困扰,本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7-06-16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

17世纪末,印度的棉纺织品曾一度占据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相关贸易份额。至19世纪50年代,孟买的买办商人开始了印度工厂棉纺织业的历史。在这些工厂中,由印资开办或控制的占绝大多数。在英国的世界市场贸易霸权和枪炮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的保护下,印棉得以大量出口中国。但孟买的工厂主们同时也要把价钱压到最低以抵御来自曼彻斯特的压力,才能得以保存它的一席之地。

——周娜《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工业化的起步》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印度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017-06-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综合测试(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西方”“东洋”这些名称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名称的演变

时期名称主要范围
汉朝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东汉西域所载范围包括东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
唐朝西域涵盖之前的西域,增“西天”即印度
五代西洋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
明代西洋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
西方欧洲国家
晚清西方、西洋专指欧洲国家
二战后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材料二“东洋”名称来源宋代,是古代中国人原创的地理名词。“东洋”原指中国沿海,外延是东海以远、朝鲜半岛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岛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概念,“东洋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但近代以后,“东洋”词义却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历史学家重新诠释了“东洋史”,“东洋史”中的主角不仅由中国变成日本,甚至就连“东洋”之名,亦被日本独享。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二战后的“西方”与晚清的“西方”内涵有何不同?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有何共同特点?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洋易主”的原因。

2017-06-09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是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发明创造。

观察上述九幅图片,先按其所属领域(或产业)分类,并提炼其主题。然后任意选择一类图片,说明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9 . 《管子·地图》是中国最早的地图专篇,“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东西方地图的编绘和地图学的发展,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差异及生产生活的需求。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编著地理学著作八卷,其中六卷都是用经纬度标明的地点位置表。多数的地点位置,是根据对本初子午线和平纬圈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的。魏晋时期,中国的制图学家裴秀编制的《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中系统地总结出“制图六体”,为分率(比例尺)、准望(方向,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这为中国后世的地图绘制奠定了科学基础。16世纪后的欧洲天主教积极向海外拓展,出现了基督教历史上继唐、元之后在中国传教的第三次浪潮。随后,在法国的地形图上、在中国的《大清一统舆图》上,东西方两个体系的制图要素同时出现了。

(1)依据材料,归纳古代东西方对绘图技术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后在中、法地图上同时出现东西方两种要素的原因。

《海国图志》初刊于1842年,它一方面延续着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是一部附有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的、五十卷本巨大篇幅的地志书,另一方面又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的旧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1845年清朝官员叶子佩绘制的《万国大地全图》“经度以京师为第一度”。1864年湖北官书局出版的《全国直省府厅州县图》,内容以康干内府舆图为蓝本,以半官半民的形式出版,打破了纯官方编制、收藏地图的传统。1886年陈兆桐绘制《万国舆图》“原照英国舆图绘译,所有经纬,仍照原图以格林威治为中线”,书中的“五大洲各国大事表”,以民主、君民共主、君主将当时全球57个“自主”国家分为三类。近代中国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的地图是1903年武昌舆地学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1906年由清朝学者周世棠、孙海环编辑《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被称为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摘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

(2)依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地图绘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地图发展演变的因素。

伴随着分类和统计技术的进步,地图开始多角度地展现传统实力的各个要素。如人口地图、资源图、军备图等。上图是根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跨大西洋移民潮所做的示意图。20世纪初和20世纪的30年代移民潮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二战后出现了大规模到欧洲寻找工作的场景。到20世纪70年代,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对外来移民关闭了大门,这种突然关门政策打断了传统的移民流动。

——【法】玛丽·弗朗索瓦·杜兰等《全球化地图》

(3)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以来的移民变化做出相关分析。

2017-06-01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综合测试(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简答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丁日昌(1823年-1882年),字禹生,广东丰顺汤坑镇人,20岁中秀才,21岁补廪生。初在原籍办团练,镇压潮州农民反清起义。咸丰九年(1859年)任万安知县,因万安为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被革职,遂投湘军,入曾国藩幕,后升任直隶知州、苏淞太道,江苏布政使,福建巡抚等。从政过程中,丁日昌的思想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认为“太平军已不足平”,真正构成对清朝威胁的是外国侵略者;二是从手工生产进而追求机器生产。他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主张,多被清廷采纳。同治年间丁日昌推举唐廷枢等创办开平煤矿;苦心筹划创建轮船招商局;成立上海机器制造厂总局。同治九年(1870年),丁日昌上《条议海防》奏折,建议设立北洋、东洋、南洋三支海军和把台湾建制为行省。丁日昌从政不忘育才,在家乡先后倡办或扩建蓝田书院、金山书院、韩山书院和榕江书院等,促成同光年间向欧美派遣留学生,造就詹天佑、严复等一批人才。1882年丁日昌卒于广东揭阳家中。

——据《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丁日昌》等整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丁日昌思想转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丁日昌生平。

2017-06-0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