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2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女性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增加,进而产生了对女性技能的社会要求,出现了不少关于女性教育问题的讨论。最典型的是《申报》刊登的《论女学》,由此引发了围绕兴女学问题的讨论,《兴女学》首先介绍泰西诸国日甚一日的女学,并提出“女学兴而溺女之惨不禁而自止”“女学兴而男学臻臻日上”等观点,倡言兴办女学。有人撰文赞同说:“女学兴而风俗人心可以大正。”随后,《申报》陆续刊登了《再论女学》《论设女教以端士习》《扶阳抑阴辨》等文,提倡男女并重,以泰西、东瀛为例倡办女学。

《申报》兴女学讨论从传统社会“针黹女红”“识字记数”到西方世界“天文、地舆、算法”,“诸书具备”,从封建积习“不敢与男子并立”,到近代“妇女之灵性与男子同”观点,再到呼吁“人禀气质而生,为男为女因乎自然之化”认识,其对兴女学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有些内容已经超越了女性教育本身。

摘编自戴娟《清末民初中国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初步发展以〈中报〉为视角》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兴女学’讨论”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国社会变迁时序表

国家

思想解放

社会革命

科学中心

工业革命

专利中心

意大利

14801640

18481871

15401630

18401910

15世纪后期

英国

16001730

16401688

16601760

17601840

19世纪初

法国

17101820

17891794

17801840

18201870

19世纪30年代

德国

17901880

18481880

18401920

18401880

19世纪80年代

美国

17751814

17751814

1920年—至今

18141870

19 世纪50年代

备注:世界科学中心为科学成果数占世界科学成果总数的25%以上的国家。

世界专利中心为单个国家专利授权量占当年全球专利授权量的10%以上。

——摘编自杨中楷、孙玉涛、赫铭等《近代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历史考察》

提取表中的信息,围绕“世界专利中心”为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展开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思路清晰。)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传统“天下观”“大一统”“夷夏观”及“羁縻”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历代王朝多依据国力强弱、边疆形势而采取不同的边疆治理政策。总体上看,这些治边政策各有特点,同时存在着前后相继,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的最终结果则是边疆治理方式的不断“内地化”和边疆地区最终和内地融为一体,成为中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大龙《试论历代王朝治边政策的继承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相关阐述。(要求:观点准确,史实充分,表述清晰。)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中世纪大事记

1020年,西班牙城市莱昂首次获取城市自治特许状。

1057年,米兰市民武装起义,反对作为城市领主的大主教。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向教皇“忏悔罪过”。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096年,英国牛津大学成立。

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向城市领主购买了城市自治权。

1171年,意大利设立威尼斯银行,从事存、放款业务。

12世纪后半期到13世纪中叶,《列那狐传奇》完成,欧洲城市文学发展。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13年,教皇克莱蒙五世公开发行花钱就能得到的“赎罪券”。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1492年,西班牙“光复运动”胜利,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洲中世纪的阶段特征。(要求:观点明确,多角度论述,表述成文。)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交通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

图1罗马帝图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图2龙门石万佛洞胡旋舞石刻     

图3麦哲伦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绘画你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交流、交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洛南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致敬国士】

中国自古敬仰国士:“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摘自《左传·成公十六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摘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摘自黄庭坚《书幽芳亭》)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年级在2024年4月底举办了主题为“致敬国士,华彩拾光”的成人礼活动,号召步入18岁的高三学生以“国士”为榜样,书写奋斗青春。

请你围绕该主题,从所学的中国历史中任选一位“国士”,自拟标题,展开论述。(要求:人物选择恰当,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苏联的瓦解、东欧国家的剧变、南欧的政治发展,表明“普遍史”存在。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所有的社会渐渐趋向一致。人类社会渐渐趋向“均质化”,所有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均越来越相似,如建立中央政府、追求国家统一、推动都市化、建立合理的经济制度、推广公民教育、形成大众消费文化等。西方式民主的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西方式民主体制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这就是“历史的终结”,因为不再会有更新的形态出现。

——摘编自[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昨日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93年,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颁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称冷战结束后,文明之间的斗争将取代意识形态斗争,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冲突。1996年,他直言“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战争的地区冲突”。亨廷顿强调,西方文明将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文明冲突论”一经提出,就伴随着争议和批评。总的来说,学界对他的批评主要是认为他夸大了文明间对立,过分强调文明间冲突的一面。

——摘编自张旭鹏《“文明冲突论”逃蔽了冲突的本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评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冷战后国际体系的重大演进

国际政治结构国际政治结构中两极格局的瓦解和霸权争夺的消失,整个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在国际市场获得统一、资本技术可以更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得以充分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提升经济资源配置效率。
国际经济结构国际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环境更加稳定,这为很多中小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合作选择,提高了它们从国际经济合作中获得合理收益的机会。
国际技术结构国际技术结构的多样化与全球生产的扩展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全球各地的沟通和协调非常便捷,为新兴国家参与全球生产并进而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历史机遇和便捷途径。

——摘编自查晓刚《冷战后国际体系的演进与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昨日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   即使是相隔数代的人,文字材料仍能使文明得以延续。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由古可知今,由今可知古。“谁把思想局限于现在,谁就不能了解当今的现实”。密芝勒在《人民》一书的开篇如是说。在密芝勒之前,莱布尼茨就已着手研究历史,他说:“必须在事物过去中找到它的根源,唯有了解事物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了解其实际状况。”

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关当今的知识往往能以一定的方式更为直接地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古代文献所记载的情景,要依靠想象力才能拼接成形。我多次读过或叙述、描绘过战争,可在我亲身经历可怕而令人厌恶的战争之前,我又是否真正懂得“战争”一词的全部含义呢?军队被包国,国家遭惨败,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我亲身感受到1918年夏秋胜利的喜悦之前,我是否真正理解“胜利”这美丽的词汇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呢?最终,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借用日常生活经验,并加以必要的取舍,赋予新的色彩来再现历史。

——摘编自[]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围绕“古与今”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