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自汉至宋发生了明显转移,由北方的黄河流域逐步转移到江南的长江流域。下面是研究这一变化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一   甲: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的变化


西汉唐天宝年间北宋崇宁年间
黄河中下游地区70.3%57.1%29.9%
长江流域20.3%38.1%54.3%

乙:北宋中期土地垦殖率

材料二   宋代东南地区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在土地上从事耕作的农民,无论是主户还是客户都为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粮食产量而作出各种努力。在精耕细作农业的支撑下,“吴楚之地方数千里,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货”。故宋人称:“今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并不夸张,太平兴国六年朝廷规定由江淮漕往京师的粮食为400万石,至道初年增为580万石,大中祥符初年又增至700万石。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农业地理》

(1)材料一对研究“经济重心南移”有何史料价值,请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4月底,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交涉失败、日本要求中国撤换两个专使的消息纷纷传来,北大学生开了一个会,并且捐了几百块钱:一方面用于打电报给巴黎和会中国代表,要求他们坚持:一方面用于通电全国,反对因为外国压迫而撤换本国专使。这两个电报打出以后,所捐电报费还存300元左右,后拿出来买竹布等游行用品。53号,北大同学们在宿舍和新潮社(位于红楼一层22号)内奋战一夜。用长竹竿做大旗子,小竹竿做小旗子。并且推罗家伦撰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印刷多份散发。第二天早上,他们还准备了一个英文的备忘录,送给各国使馆。而三个总代表因为准备有关文件,直到下午110分左右才赶到天安门集会。

——摘编自1931年罗家伦《关于五四运动的回忆》

材料二   北京特约通信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张宗祥大受夷伤。乃于昨日(四日)星期休假国立大学及各专门学校学生举行游街大会,以为国民对于外交表示誓正到底。午后一时许,各校学生结队数千人在天安门齐集。各执白旗,大书誓死力争青岛,不争回青岛毋宁死,取消二十一条等语。

——摘自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

今日午后两点,各校生五千人入使馆界,执旗书“誓死争青岛”及“卖国贼陆曹章”的字样。后又拥至曹宅,初极文明,警察弹压,激动公愤,有举火烧宅者。(四日下午九钟)

——摘自1919年5月6日上海《中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的不同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能确认的历史事实和结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花神芙罗拉》(公元1世纪意大利古城庞贝的壁画),描绘了身着丝绸长袍的花神芙罗拉(掌管园艺和植物)正在采花的背影;在多彩丝绸的衬托下,花神更显轻盈和灵动。

史料二   孙权黄武五年(226年),有大秦贾人字秦论,来到交趾(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论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权以男女各十人,差吏会稽刘咸送论,咸于道物故,乃径还本国也。

——摘自《南史列传第六十八·夷传传上》

材料二   自16世纪利玛窦翻译《四书》后,“中国热”逐渐在欧洲兴起,并形成“汉学”研究风气。欧洲学者撰写的《孔子道德论》《中国人的政府和道德观念》等,其影响甚至超过原著。自从1685年法国路易十四派遣传教士到中国开始,法籍会士便渐成在华耶稣会士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是饱学之士,广泛接触中国士大夫,甚至进入政治中枢,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记述。其中《中华帝国全志》《耶稣会士书简集》和《北京耶稣会士中国纪要》,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轰动,伏尔泰等思想家从中收益良多。如伏尔泰认为中国政府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全体人民。此外,这些中国学研究,也反过来对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范式的变迁产生很大冲击。

——摘编自陈超《对明清之交“东学西渐”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史料类型,及其史学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世纪以来“东学西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后发行的秦半两钱(出土文物) 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出土文物)

材料二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至元二十四年(1287),全国已有江淮、江西、福建、四川、云南、湖广、甘肃、安西、辽阳9个行省的建置。至元二十八年设立河南行省之后,行中书省的建置渐趋固定。行省下统路、府、州、县的管理体制走向定型。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由三道宣慰司管领。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三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前代的联系与发展。
(3)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共同历史主题。
2023-11-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照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

材料一   1839年摄影技术正式诞生,人们开始尝试用摄影记录社会生活、重大事件(如下图)等。照片能够把转瞬即逝的动态过程凝固成静态的画面形象,永久保留,便于理解,可信度强。

——摘编自吴建《新闻摄影学》


1903年莱特兄弟的试验飞机

材料二   以下照片记录了美国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照片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这场战争是______________;(写字母)并运用两项证据说明判断理由。
A.美国独立战             B.美国内战
(3)史事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从材料三中选择两张照片,参照示例,对其所反映史事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照片③⑤。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美、英、苏、中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二战全面爆发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规模,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抗,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同盟。
2023-09-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张择端,北宋绘画大师。宋徽宗赵佶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其留世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作品气势恢弘,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画作由城郊、河桥、街市三个部分组成,把熙攘纷繁的人物、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安排得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就表现形式而言,指出材料一所示画作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清明上河图》的史料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自施昕更先生于1936年发现良渚遗址以来,良渚四代考古人栉风沐雨,历经84载春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发掘研究,良渚古城内外的结构层次分明、布局有序,核心区由内而外分别是内域(包括宫殿区、墓葬区、作坊区和仓储区等)、城墙、外郭城,城外还有郊区的祭坛墓地和多条水坝构成的大型水利系统。

——摘编自宋妹、刘斌《良渚古城: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

材料二   司马迁著《史记》利用的文献史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石室金匮之书”,印皇家所藏图书档案。第二,古诸侯史记。秦朝焚毁了官藏史书,而民间藏书却不能尽毁。司马迁整理了这些材料。第三,歌谣诗赋,俚语俗谚。《史记》中共收录乐府诗赋15条,儿童歌谣8条,俚语俗谚38条,共计61条.现已考证出,《史记》共引用了106种古书。这些古书部分尚存,部分亡佚,部分残缺。其中有六经及训解书23种,存16种,亡6种,残1种;诸子百家及方技书52种,存16种,亡30种,残6种;历史地理及汉室档案23种,存2种,亡20种,残1种;文学书7种,存3种,亡3种,残1种⋯⋯司马迁20岁南游江淮,后又奉命出使巴蜀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许多地方风土人情的描写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他的调查,包括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遗事等。他的亲身体验,使《史记》中许多场景十分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摘编自吕昕娱《试析司马迁<史记〉与希罗多德<历史>的史料来源及其在(文献学)教学中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良渚古城发掘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史记》史料来源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搜集史料应遵循的原则。
2022-11-1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同学研究唐代科举制度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进士群体区域分布表

区域河南道河北道江南道关内道河东道山南道淮南道陇右道剑南道岭南道合计
玄宗朝以前61452421291041443215
玄宗朝以后1251001827061911401320631
进士总人数18614520691901915541723846
占比(%)221724111122623100

——摘编自新旧《唐书》等

材料二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据孟郊(751814,四十六岁时中进士)《登科后》

材料三   贡举之士,以有司为座主,而自称门生。自中唐以后,遂有朋党之祸。

——据顾炎武《日知录》卷17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唐代科举制度的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并简述唐代实行科举制度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唐代科举制度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耶利哥古城(位于耶路撒冷和安曼之间的约旦河谷平原中央)是世界上最早的带有防御城墙的城镇之一。早在最初形成的时候,耶利哥的居民就已经达到了2000人,与旧石器时代的小族群相比,这个数目是非常可观的。人们利用草原上的水源,种植了大麦和小麦。他们从事有限的商业活动,特别是与食盐和黑曜石(古代的人们用这种坚硬的火山玻璃制作小刀和刀刃)有关的贸易。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的时候,当地居民在他们的茅屋周围建造起坚固的围墙,挖据了护城河,这些情况反映出耶利哥聚集起的财富已经引起了其他掠夺者的兴趣。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材料二   


对恰塔尔·休于这处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今土耳其境内,距今约6000年)的发掘,清楚地证实了专业劳动的迅速发展。它在新石器时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熙熙攘攘的城镇,容纳了大约5000人。考古学者发现当地居民制作了陶罐、篮子、布料、皮革、石制和金属的工具、木刻、地毯、珠子以及夹杂在其他物品中的珠宝。恰塔尔·休于成为一座重要的城镇,部分原因是它的地理位置,在它的附近有丰富的黑曜石矿。城镇可能是制作生产黑曜石工具的中心。

——摘编自【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五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耶利哥古城居民生活的特点。
(2)指出耶利哥古城复原图与恰塔尔·休于遗址所属的史料类型,并结合材料说明两者的共同史料价值。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产生了一系列章回体小说,其中很多内容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引用时需加以辨析。

材料一   且说当时兀颜延寿将引二万余军马,会合了太真驸马、李金吾二将,共领三万五千番军,整顿枪刀弓箭,一应器械完备,摆布起身。早有探子来①幽州城里,报知宋江。宋江便请军师吴用商议:“辽兵累败,今次必选精兵猛将前来厮杀,当以何策应之?”吴用道:“先调兵出城,布下阵势。待辽兵来,慢慢地挑战。他若无能,自然退去。”

——施耐庵《水浒传》

材料二 说这(明朝)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材料三   太监叩头道:“③奴婢乃司礼监内臣,这几个是锦衣校尉。”行者道:“这招医榜,委是我揭的,故遣我师弟引见。既然你主有病,常言道,药不跟走,病不讨医。你去教那国王亲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

——吴承恩《西游记》

材料四   话说浙江杭州府,宋时名为④临安府,是个帝王之都。旁边人也道:“执照真的;没一个无因而来之理!”两下甚难解交。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材料中划线部分有两处不符合小说所反映朝代的史实,请写出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