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隆平(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1-09-02更新 | 402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2020年世界部分国家 GDP总量

2020 年 GDP总量
(亿美元)
2019 年 GDP总量
(亿美元)
名义增速2020 年人均 GDP (美元)人口
(万)
名次 变动
1美国209328214332-2.33%63416330090
2中国1472281434062.67%104841404330
3日本5048751488-1.94%40146125760
4德国3803038616-1.52%4573383160
5英国2711028333-4.32%4040667091
6印度2708828705-5.63%1965137860-1
7法国2598927172-4.356%3990765120
8意大利1884920051-5.99%3128860250
9加拿大1643417416-5.649%4327837971
10韩国1630916467-0.96%3149751782
11俄罗斯1473616893-12.77%10037146810
12巴西1434118771-23.60%678321142-3
13澳大利亚1359313915-2.31%5282525731
14西班牙1278213936-8.28%271324711-1
15墨西哥107621268915.19%8421127790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1年4月公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有机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有机结合、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71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试举两例说明。
2023-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2年,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关于“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正式出台,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92年底,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农村改革的重点开始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阶段,初步建立起农产品市场体系,乡镇企业得到大发展。2000年开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2006年,在全国范围全面取消农业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连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重点聚焦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化农村改革,制定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

——摘编自2018年《人民日报》《我国农村改革的光辉历程与基本经验》

材料二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门阶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2021》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90年代前后农村改革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中国现代史围绕“农业与国家现代化”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28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关键的台湾问题上,中方首先要求美方明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草案开始根本不提此事,只强调台湾问题应“和平解决”。虽然中方强烈坚持,美方总是不愿直截了当地写上这句话。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交锋,才谈成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绕圈子的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是“认识到……”,不接受更明确的“承认”一词;“认识到”在英文本中用“recognize”,还是“acknowledge”,也磨了许久。

最为关键的关于“美国自台湾撤军”一句,到了最后一天,中方坚持“本着这一希望”的连接措词。基辛格又提出了尼克松本人的建议,仍坚持用“基于这一前提,美国展望”自台撤军的提法。中方坚决不同意。磨到了当天深夜,双方才达成妥协,同意用“考虑到这一前景”这一较弱的说法。这一天乔冠华、基辛格会晤了4次之多,基辛格还单独约晤周恩来两次。乔冠华和基辛格都是风格独特的外交家,谈起来唇枪舌剑,火花四溅。走到边缘时,乔冠华会以“不要公报也可以”来施压,基辛格则往往面红耳赤,强压怒火,把铅笔咬在口中或摔在桌上,但双方都没有拍过桌子。

——赵稷华口述、刘火雄整理《改变世界的“上海公报”是怎样谈成的》

材料二   2021年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习近平强调,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届美国政府对此都有明确承诺。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和一个中国的核心内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公报”谈判过程中充满艰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谈谈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意义。
2022-0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将要在解放战争中获得胜利。”他号召全国人民,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真诚合作,粉碎美帝和国民党的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1949年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伟大的成就。农业和工业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交通将要全面恢复。1949年将要召集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协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建中央政府。

——摘自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献词

材料二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创造,明天将更加美好。全国人民要更加团结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实现中国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101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毛主席提出的1949年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梦有哪些具体表现
2022-03-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倡导“民安国稳”。中国历来重视传染病的防治。秦汉十分注重用法律来控制传染病,用药物防治。秦律规定,凡麻风病人都要送往“疠迁所”隔离起来。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提到了用药物防治传染。从魏晋到隋唐时期,疫情发生后,一些官员采取赠药和在交通要道上晓谕药方的办法来加以控制。

最重视防疫和治疫的莫过于两宋。朝廷大量修订、编撰和印行医书。由政府出面整理和推广医书和药方,倡导戴口罩,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惊人的创举。

元明清时期统治者对疫情也比较重视。康熙皇帝还亲自研究天花,大力推广种痘法。

毕竟种种限制,古代防疫控疫的效果远不如近现代,灾难得不到有效遏制。

材料二:   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上,中国人民也曾饱受传染病的痛苦,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退却,而是从一次次的疫情防控中积累经验,提高了整体健康水平。

1910年东北鼠疫的流行对中国现代医学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促进中国初步建立了现代防疫体系,奠定了中国公共卫生的基础。当时有个著名的中国医学家伍连德,采取了推广口罩使用、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患者、集中火化鼠疫患者尸体等多种防治措施,在短短的4个月就成功控制住了本次暴发的鼠疫。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上面取得了很多重大成绩。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毛泽东主席的倡导之下,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迅速地展开,有效控制了鼠疫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切实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改进医疗设备,特别是开发疫苗。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之下,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学专家发明了疫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现代医学和国家英明决策的成果。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防疫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和效果。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以来我国传染病防治有哪些成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始终未能统一的民国,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动力去经营建设海军,海军的建设计划几乎一直停滞在纸面上。雪上加霜的是,在华盛顿会议之后,各国列强缔结了《禁止援助中国海军协定》。中国海军的建设进一步遭到了巨大打击。整个北洋政府期间,中国的海军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开始倒退。

——《民国海军军舰》

材料二: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全国之后,由于派系纷争和经费不足,国民政府的海军依然发展极为困难。而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弱小的中国海军全力投入了对日寇作战,并在封锁江阴和对日作战的过程中,几乎损失殆尽。                           

——《中国海军发展史》

材料三:在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实行“近岸防御”的战略,但由于海军力量的薄弱,中国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基本上处于弃守的状态。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海军的战略核潜艇服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海基战略核反击能力的国家。在此时期,中国海军渐渐地由“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的方向发展,海上控制能力大大提高。

——《新中国海军发展历程》

新世纪并不太平,世界各国对海洋日益重视,海上冲突也必将愈演愈烈;成为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威胁。当前我国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之中,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大海洋战略”和“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为指导,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海防。

——摘编自陈明富《新中国70年海防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2021年4月5日,据海军新闻发言人高秀成海军大校介绍,日前,中国海军再次组织辽宁舰航母编队在台湾周边海域进行训练,引起广泛关注。这是中国海军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青年网》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我国海军发展状况如何?概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军发展战略是如何变化的?分析新中国海军发展战略变化的原因。
2022-03-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