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4820日,吴宓出生于陕西省泾阳县。1917年夏,吴宓赴美国留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主动参加留美学生的声援活动,帮助同宿舍的尹寰枢(中国国防会副会长)“办理会务,一面又要打电报到巴黎阻止中国和会代表签字,一面又要在美国报上写登文章,一面又要参与中国留美学生会的事情”。吴宓留美归国后,毅然步入讲坛,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埋头苦干了五十余载,无论环境多么险恶,遭遇多么坎坷,他都不改初衷,始终如一地严谨治学、精心育人。吴宓深知教育的目的在育人,强国的希望在人才,因而他对学生一向是循循善诱、关怀备至。季羡林、钱锺书、曹禺、李赋宁等有大成者都曾就读于他的门下。吴宓在执教的同时,兼做《学衡》杂志主编达11年之久,《学衡》出刊79期,刊发了大量研究、颂扬传统文化的文章,吴宓还亲自为该刊撰写、翻译了许多颂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告诫人们:“今日中国欲创造新文明,切不可斩断旧文明,宜取旧文明为根据”,呼唤人们“爱护先圣先贤所创立之精神教化,有与共生死之决心”。

——摘编自阎淑侠《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吴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宓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指出吴宓具备的优秀品质。
2024-06-0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又名“福克兰群岛”)主权展开争夺,爆发了一场海上冲突。自1979年以来,阿根廷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国内经济形势不稳,通货膨胀创世界纪录。阿根廷军政府为了摆脱国内危机,转移民众视线,在未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收回马岛的战争,战争历时74天,而实战仅一个半月,以英国胜利而结束。但令阿根廷政府追悔莫及的是,领土问题不仅不可逆转地倒退到了初始状态以前,而且在原先可以商谈的和平统一问题上,阿方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得到英方的任何回应了。同时,阿根廷在军事上也受到重大损失。发达国家普遍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影响了阿根廷的国际信贷来源,再加上阿根廷出口盈余锐减,战费支出巨大,该国债台高筑,通货膨胀严重,经济面临更困难的局面。英国在马岛战争中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除大量人员伤亡外,据不完全统计,英国在经济上的损失约达27亿美元;英国的行动还恶化了它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摘编自杜小璞《试析英阿马岛之战的影响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阿马岛之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岛之战对英阿两国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以前的漕运,不论是船只还是运输都由私人承办,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唐朝政府的管理,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政府的漕运利益不能够得到完善的保障。刘晏针对这一问题,将建造漕船的工作收归政府,由政府统一建造漕船,在船厂的管理上,刘晏注意到不法官员暗自克扣造船经费,于是他挑选廉洁的官吏到船厂进行监督管理。在造船技术上,刘晏根据各个河段自身特点及其水文特点,建造不同的船只,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便为漕运事业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刘晏还改原来的客户包运为政府运输,由政府组织训练船工、水手,保证漕运的安全运行。刘晏吸取以往的教训,在漕运所用人员方面采用“以盐利为漕佣”的办法,即国家将实行食盐专卖所得的钱用于雇佣漕工,这使得漕运的劳动力得到保证,并且能够提高雇工的积极性,保证漕运的高效率运行。经过刘晏的改革,唐代漕运达到了“不发丁男,不劳郡县”而劳力有保证的效果。

——摘编自杨风阁《论唐代刘晏漕运改革的始末及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漕运改革的作用。
2024-06-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冲刺阶段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下旨“特设司农司,劝课农桑,兴举水利,凡滋养栽种者,皆附而行焉。仍分布劝农官及知水利人员,巡行劝课,举察勤惰。”司农司成为元政府最高农业管理机构,其职责涉及农业、养蚕及水利灌溉等各种事务,有些

材料   记载司农司还负责掌管“随路断没财产、人口、孽畜、屯田、供储”等事。司农司“以参知政事张文谦为卿,设四道巡行劝农司”。

司农司成立之后,即发布《劝农立社事理条画》,该《条画》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是劝农使和各处监管农事的官员的工作手册。《条画》还有“所在牧民长官提点农事,岁终第其成否,转申司农司及户部,任满之日,注于解由,户部照之,以为殿最。又命提刑按察司加体察焉。”之类的内容规定。司农司还奉命搜求古今农书,删繁摘要,结合实际,编成《农桑辑要》,颁行全国。延佑五年(1318年)又刊印《栽桑浅说》千份。

——摘编自汪兴和《元代劝农机构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设立司农司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劝农立社事理条画》发布的积极影响。
2024-05-22更新 | 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三模)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派别及典籍观点
儒家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曰:“黄帝都,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法家

——《商君书·策》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材料二   汉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黄帝为主支谱系的文化认同。《史记》将《五帝本纪》作为中国历史之开篇,又以黄帝为五帝之首。据《史记》记载,黄帝的后人有两大分支:一是黄帝→昌意+颛顼(舜、禹);二是黄帝→玄嚣→嬌极→帝喾(尧、商、周)。在汉代,不仅尧、舜、禹、商、周为黄帝后裔,就连楚、越、匈奴也被《史记》纳入黄帝谱系。如“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以黄帝为始祖的姓氏谱系,固然有以血缘为纽带的色彩,但实质上属于文化内聚。汉高祖称帝前,曾公开祭拜黄帝。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与黄帝总是精神相通、血脉相连的,对于黄帝的文化认同也成为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李俊《炎黄文化与民族认同》等

材料三   19374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

国民党《祭黄帝陵文》共产党《祭黄帝陵文》(毛泽东)
……维我黄帝,受命于天;开国建极,临治黎元。始作制度,规矩百工;诸侯仰化,咸与宾从。置历纪时,造字纪事;宫室衣裳,文物大备。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爰诛不庭,华夷永判…………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根据材料一、比较儒家和法家笔下黄帝形象的异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异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以来黄帝文化认同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对比国共两党的祭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共同祭拜黄帝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共产竞大党形象塑造和演绎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也是自身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已深深熔铸于百年波澜壮闭的历史图景之中。

——据屠静芬等《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多维历史审视》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历史形象”的定义和阐释。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则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形象”,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的“历史形象”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可选择材料角度,亦可自拟角度,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年),明成祖米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嗜书,智识杰出”,深受成祖喜爱。宣德元年(1426年),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并擒拿赵王朱高燧。在政治上,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完善内阁,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等;设“内书堂”教导宦官读书,后设立司礼监秉笔太监、掌印太监参政。在经济民生上,续仁宗之德治,体恤民情,实行休养生息,为民解困的政策。对内,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对外停罢郑和下西洋;停止用兵并放弃交趾。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去世,癸年三十八岁:后世赞誉宣宗:“即住以后,史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完美,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与其父明仁宗统治时期合称“仁宣之治”。

——据《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宣宗时期“治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评述明宣宗的历史功过。
2024-04-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成为世界白银的终极“秘窖”,这些被中国人称作“纳贡”的白银结算,在世界经济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欧洲人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他们的贸易马车挂在亚洲庞大的生产和商业列车上,并把美洲纳入这个网络。美洲白银或者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或者用从阿卡普尔科(今墨西哥)出发的马尼拉大帆船直接运往中国。西方学者吉拉尔德兹认为“明代中国的新货币财政体制的出现,乃是近代早期全球贸易的推动力。”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二   1717年,英国开始以英镑来固定黄金价格。到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即英镑含7. 32238克纯金。1861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法案,以法律形式规定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统计资料表明,1860年至1914年世界贸易的60%使用英镑结算。1922年,意大利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确定英镑和美元共同成为世界货币。在经济大萧条中,英国为防止黄金外流而放弃金本位制。1946年,英国因战后经济困难不得不寻求美国援助,并恢复英镑和美元的自由兑换。结果导致英镑区各国纷纷提取存款兑换美元,英国的黄金储备流失严重,英镑彻底失去了与美元抗衡的能力。

——摘编自李文增《作为最强世界货币的英镑向美元移位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材料三   近些年来,由于美联储激进货币政策带来的严重负面溢出效应,加之美国肆意的“长臂管辖”和金融制裁,令美欧银行业流动性危机暗流涌动。很多国家开始尝试在双边贸易中弃用美元而直接使用本币结算。从拉美到中东、到致亚,从双边到多边,全球去美元化正在加速, 2023年1月份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大幅锐减至40%,而美元在各国官方储备货币中占比从1999年的7I%降至不足59%。

——摘编自刘英《全球去美元化正在加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中国贸易体系的世界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英镑霸权兴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去美元化趋势给我们的启示。
2024-04-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榆林市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悬殊、准备不足和缺乏经验,同时又是出国作战,造成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在战争初期极为繁重、复杂且艰苦。1951年,志愿军在第四、第五次战役中共歼灭敌人16万余人,但同时,志愿军只能发动“礼拜攻势”的弱点也暴露出来。志愿军党委、中央军委召开专门会议,成立志愿军后勤司令部,采取了供应站制度、分段保运制度等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后勤快速应变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这期间,我军从上到下对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新的突破性认识,后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向组织现代后勤保障转变,很多保障模式、运行机制、经验方法等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张新《抗美援朝战争后勤保障工作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后勤保障面临巨大挑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的意义。
10 .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文字改革任务的提出,少数民族文字工作开始受到重视。1950年7月到1952年7月,中央先后派出四个民族访问团,分别到西南、西北、中南,以及东北和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经调查发现,除满、回、畲族等通用汉语文字外,有21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其余的则没有。于是,中共中央开始着手设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字工作指导、组织机构,本着“自愿自择”的原则,帮助他们制定一种拼音文字或者选择现有的适用文字。作为中共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和改革在很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一些少数民族对于新创方案并不习惯,从而使新创文字方案半途而废.恢复了老文字。

——节选自王爱云《中共与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少数民族文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少数民族文字改革推行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